市場經濟勢微 操控經濟抬頭?看資本主義的金融危機

活躍於1950和1960年代的英國保守黨政治人物 Peter Thorneycroft相信,每個個別的決定都是透過市 場機制運作,而大家必須接受這些決定的結果。同時他 也知道,升斗小民需要被保護,以免受市場經濟的負面 效果影響。比如失業、金融界的問題,及當某些商品價 格上漲到難以負擔,人們將難以生活。

當 Thorneycroft在英國前首相Winston Churchill (丘吉爾)任內擔任樞密院貿易委員會長時,以上的原則 相當適用。但當他在1957年任財相時,這些原則就顯得 不足。當時英鎊不停升值,他又得不到當時首相Harold Macmillan支持,於是辭職。

而現今,則形成了一種共識叫做「操控經濟」。這 是關於央行的獨立性、通膨目標的制定、長期預算和浮 動利率等方面。對市場經濟的支持者來說,信用市場和 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把共識推向了另外一個方向,是讓 他們感到最尷尬的事。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主筆Samuel Brittan指出, 穩定的貨幣和金融情況,是市場和價格圓滿運作的一個 重要基本條件。這一點也使得敏感的自由市場主義者們 感到壓力倍增。但任何金融錯誤必定會讓資本主義者傾 巢而出,近來承認資本主義即是市場運作主軸的權威人 士們,也正感受到金融體系的痛苦。

Brittan 說,金融市場的興衰一直都含有資本主義 的特徵。從1720年代的南海公司泡沫事件到2000年的達 康泡沫,許多分析師想嘗試找出泡沫產生的週期性。有 些危機之間大概間隔10年,但有些危機間隔不到10年, Brittan 認為這中間實在沒有什麼週期性。不過老派的 企業循環理論者卻獨鍾10年一危機的理論。

經濟學家Charles Kindleberger在其知名著作 《Manias, Panics and Crashes》(瘋狂、恐慌與崩盤) 中,雖然並未對每件危機提出縝密的理論,但也確實描 繪出一種模式:基本上,經濟危機事件的確影響著經濟 的運作。
當新的獲利機會被發現,市場會非理性、瘋狂地過 度使用它。而當市場瞭解到「金融體系陷入危機時,扭 轉過度擴張的過程又會形成恐慌。」而在恐慌中,「不 管導致恐慌的因素是什麼,原物料、房市、營建、土地 、股市、債券等的價格都會暴跌。」

根據以上的說法,可以發現目前的恐慌不同以往, 因為原物價格還在上漲。Kindleberger並未提出解決市 場問題的萬能對策,也不曾說過這些危機是無害的。而 且他相信政策的效用,也強烈支持央行在重整行動中的 國際層級的借款策略。對於監管方式改革他則討論得很 少,或許他認為亡羊補牢卻為時已晚。

Brittan 說,另外一個重要的現象,是目前的金融 事件對實際經濟的影響速度很慢。雖然信貸問題在2007 年 8月就被察覺,但當時還沒有任何地區出現經濟衰退 的現象。雖然現在危機看來已漸漸平息,但更有可能它 並非結束,只是在緩慢地燃燒。

而其中最壞的預兆,就是原物料價格的持續上揚。 它可能展現了原物料價格逐漸背離西方工業經濟的長期 趨勢,也可能意味著國際舞台上政治與經濟主導力量的 轉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黃欣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