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國偶感--我最擔心的事兒
這今年幾乎每次回國,都有很多的感慨。尤其是北京,變化太大了。覺得自己越來越像老冒兒進程--趕不上趟兒。北京的樓越蓋越高(樓層越高還越貴呢!)我的親朋好友、同學、同事,幾乎全部都成了地主--有的名下的房產不止一處呢!車越來越多,大家也都成了有車族,北京整個就像一個大型的停車廠,到處堵車。聽說奧運會的時候,開車出門得分單雙號。我妹妹比較倒霉,她公司有兩輛車,都是雙號。不過,她倒是很樂觀,說: "一定有人有兩輛都是單號的車,到時候可是暫時換一下。"
想當年馬三力那個有名的笑話:"我有錢以後,要買油條,買棉帽子、買被子",早被演繹成:"有了錢我就買豆漿,買兩碗,喝一碗,倒一碗; 買奔馳,買兩輛,開一輛,拖一輛;房子呢,買兩套,住一套,租一套。"--那叫一個有錢!
我跟妹妹一起上街,突然就想起了馮鞏的一個小品對共產主義的描述:"物質極大豐富,人民為所欲為!"我們倆會心地大笑起來。 真的,從超市、集市,到高檔購物中心,給人的感覺就是物質空前的豐富,人們的購買力也空前的強大。
我的感覺是,在物質方面,或者說硬體上,北京已經應有盡有,國際領先了。可是,在精神方面,或者說軟體方面,就感到有些空缺。
當然,很多方面的進步還能處處看到的。為了迎奧運,政府花了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建設方面的功績是有目共睹的。印象最深的是市中心,特別是中軸路兩邊的老北京特色建築的保留,和鳥巢、水立方等現代化建築形成鮮明對比,讓人看到北京城不僅有古老厚重的一面,更有前衛領先的大都市風範。
以前很多銀行都設立"一米線",現在早就跟國外一樣,顧客進門取號,然後在舒適寬敞的大廳靜坐,等候電子顯示屏的提示和工作人員的熱情呼喚,這些人文關懷慢慢地在很多細節上面體現出來。特別是公共交通設施的改進和票價的調整,現在北京公共汽車只要四毛錢、地鐵只要兩元錢,就可以不限里程地乘坐,持公交卡的還更優惠,真是讓人感受到政府為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環境的良苦用心。
可是,我覺得有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令我非常擔心: 就是北京的交通堵塞問題。
關於奧運時期及各種大型活動的應急措施,我想就不用我操心了,我操心的是老百姓平時的出行。有人就要說了,上班下班,購物訪友,堵車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也就是耽誤些時間,能出不了什麼大事呢?可是,我說,就是這個堵車,就真的能把人堵死呢!
去年我父親因為血栓一個跟頭栽倒,不省人事。當時他就一個人在樓道裡,被鄰居發現了,打電話叫我媽,我妹妹趕快派公司的車接了我媽,又叫救護車接我父親去醫院,當時應該也不是交通高峰,可是就楞是在路上堵了幾個小時!差點要了老爸的命!
我記得國內的交通規則也有這一條:普通車輛應該給救護車、救火車及各種執行公務的車輛讓行。可是,我見過很多次,任憑救護車怎麼閃燈、怎麼鳴叫,它前面的車就是不讓。有人也許要說,堵得水泄不通,怎麼讓啊?往哪兒讓啊?
可是,我想,只要想讓路,就一定有辦法。
我覺得這一點上德國就做得比較好。只要有救護車鳴笛而來,前後左右的車,都趕快找地方躲讓,有時候都開上便道或者逆行了,為的就是讓救護車迅速地通過,人命關天啊!這個時候,時間就是生命啊!我想這裡面除了人的道德素質問題,還有一個法治管理的問題。
我認識一個德國女人,她就是因為把汽車音響開得太大,沒有聽到救護車的臨近,擋住了去路,結果她的車被救護車撞壞了 ,她不但受到交通處罰,修車款保險公司也一分不陪。從此,她逢人就講給救護車讓路的重要性,哪還敢再跟救護車碰磁啊!
中國的司機們一定是沒有這個壓力的,所以大部分的司機在這種情況下,大多報著"愛誰誰,愛咋咋地,就是我親爹在救護車上,我也沒轍"的想法。
所以,我現在一想起在北京的家人,對他們的日常精神和物質生活,我一點兒也不擔心,但是,人吃五穀雜糧,誰能保證不生病呢?況且我父母都古稀之年的老人,一旦得了病要急救的時候,可怎麼辦呢?
- 關鍵字搜索:
-
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