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遭逢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文天祥生於南宋端平三年(西元一二三六),初名雲孫,字宋瑞,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父親學識廣博,對文天祥的教育極為重視,為其延請名師嚴格教導,因此打下深厚學問基礎、養成胸中沛然丘壑。
十三世紀初,蒙古族在北方逐漸強大,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各部、建立蒙古,剽悍頑強的草原騎兵橫行歐亞地區,南宋王朝亦深受威脅,少年文天祥對嚴峻的時局深感憂慮。
十八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二十歲,在皇帝主持的殿試"御試策"文章裡,運筆如飛洋洋灑灑近萬言,直言論政、切中時弊。黃榜貼出,文天祥狀元及第,可是沒過幾天,父親即病故,文天祥便歸家守喪三年。後出任職事期間政績顯赫,但也在此時受到誹謗攻擊,因而又罷官回鄉賦閑五年。
咸淳五年(一二六九)文天祥被任命知寧國府(今安徽宣城),因不願與奸臣沆瀣一氣得罪了當時宰相賈似道,又被免去職務回故鄉過隱士生活。
宋恭帝德佑元年(一二七五)正月,元軍大舉進攻,朝廷下詔讓各地組織兵馬勤王。文天祥素孚人望,三天之內立即招募當地豪傑一萬多人,並捐獻家資充當軍費,組建義軍開赴臨安進行反元之戰。
此時常州告急、平江大受威脅,文天祥率領勤王軍到平江前線作戰,日以繼夜浴血奮戰,後又援救常州、馳援獨松關,此時獨松關已經失陷,元將伯顏親率大軍攻陷常州,全城上萬人被殺,只剩七人伏橋坎下倖免於難。
元軍兵臨臨安,文武官員紛紛出逃,太皇太后詔命文天祥赴元營談判,不意被伯顏拘留,押解北方。後於鎮江脫險,力圖恢復,轉戰東南重舉義旗。
不想文天祥丹心赤忱卻屢被猜疑,甚至欲置之死地,"誤把忠良按劍猜"斯情斯景孰何能忍?遂顛沛流離至溫州,然而終究難挽南宋頹勢。文天祥率眾向海豐撤退時遭元將張弘範攻擊兵敗被俘,張要文天祥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即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寧死不屈。後陸秀夫見大勢已去,負八歲恭帝投海殉國。
文天祥押解途中絕食八日不死,被關押在北京府學胡同,拘囚三年。元世祖忽必烈為此感佩曰:"誰家無忠臣?"命令張弘範對文天祥以禮相待,並以宋朝的遺臣來勸降,皆被嚴辭拒退,甚至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忽必烈並以親自勸降允以宰相一職並代"忽必烈統治朝政"為條件,亦不足以移其志,文天祥"但願一死足矣!"。
忽必烈氣憤無奈下令處死,至元十九年(一九八二)十二月初九,文天祥被押解到柴巿口刑場,對著南方故國和苦難的百姓恭敬跪拜: "臣報國至此矣!"然後引頸就戮,從容赴義,見者聞者無不流涕痛哭。死後在他衣帶中發現一首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文天祥死時年僅四十七歲。以一身浩然正氣、獄中寫就的〈正氣歌〉乃成千古絕唱。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沛然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