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民族服飾漢服

在很多社交場合或是時節慶典,常常看到別人穿著自己的民族服飾,我們到底有沒有自己的傳統服飾呢?

有的,而且至少有四千年以上的歷史,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易經.系辭下》記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之乾坤。"這裡的"垂衣裳"是指縫製衣裳。而且,黃帝、堯、舜所創製的衣裳依照的是《易經》中的乾坤兩卦,干為天,坤為地,一上一下,上衣下裳。

漢服款式很多,但從夏商周直到明末的各朝代間,主體風格一直是交領右?(唐宋時儘管圓領也比較流行,但民間還是以交領右衽為主,按基本款式可初步分為九種,按場合又分為禮服、常服。)

漢服最具代表性的基本特徵是:

1、 主要為交領右衽,兼有圓領,直領。
2、 漢服繫帶,隱扣。寬大飄逸。

北京服裝學院袁仄教授認為:寬大、隨和、飄逸是中國傳統服裝的基本元素,更主要的是東方文化尤其是漢文化,對人和自然的關係,一直是追求和諧。服裝是一個人造的自然,人和這個人造的自然也應該是和諧的。由這種文化造成的我們的服裝,一直是比較寬大的,和西方服裝比起來,更加隨和、飄逸、舒適。

日韓自古效法華夏禮儀風尚,日本和服、韓國的韓服均來源於漢服,和服和韓服形成的歷史遠遠短於漢服,經過幾百年發展,從開始的完全照搬漢服然後逐步融入他們自己的民族特色至今,所以雖看上去與漢服相似但已有變動。從視覺美學上已不如漢服大氣飄逸。以和服為例:據史料記載,日本奈良時代(西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團來到中國,獲贈大量朝服。次年,天皇下令,日本舉國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樣的服裝。

隨後按照日本的傳統習慣和審美情趣,帶有隋唐服裝特色的服裝逐漸演變並最終定型為和服。至於"背包"狀裝飾結帶則是日本婦女受到基督教傳教士腰帶形式的影響而創造出來的,開始背包狀裝飾結帶在前面,後來移到了後面。

漢服與和服的區別是:和服下裾多為直筒狀,拘謹顯窄不方便邁腿(而漢服下擺比腰寬,呈梯形),和服袖成方形腋下袖根縱向多出的袖寬常留開口不縫合,與此開口橫向同寬的衣片也留開口不縫合。女性和服後腰處有小背包狀裝飾結帶。

我們雖然擁有令人自豪的傳統服飾,但是絕大部分人都還是認為旗袍和排扣的馬臺才是我們的傳統服飾。這也難怪,滿清時,漢人被迫剃髮易服幾百年,留下了這些痕跡,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咱們對自己民族服飾的情感已被沖淡。隨著近年來國家對傳統文化的重視和國人對本民族傳統文化自信心的增強,漢服於2003年起在中國逐步復興。

是漢人就應該繼續讓傳統延續下去,讓全世界都知道我們,知道漢服是多麼美麗。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