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熱錢大量湧入中國 宏觀調控面臨考驗

受到人民幣持續升值等吸引,國際熱錢大量湧進中國大陸,保守估計單單今年第一季就超過八百億美元,金額龐大的熱錢正伺機而動,尋找任何可能的投資獲利機會,也使北京的經濟宏觀調控政策面臨空前嚴苛的考驗。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和海關總署四月份最新公布的統計顯示,今年第一季,中國大陸貿易順差為四百一十四點二億美元,而商務部的統計指出,實際使用外資直接投資為二百七十四點一四億美元,這兩者相加為六百八十八億多美元,但同一時期的外匯儲備新增金額卻達到一千五百三十九億美元,換言之,大約有八百五十億美元不知來源,而這筆金額龐大的資金也就是一般所認知的國際熱錢。

然而,為數多達八百五十億美元的國際熱錢只是中國官方的統計資料,尚不包括透過各種地下金融管道流進中國大陸的「黑錢」,這些地下資金到底有多少至今尚無法估算;不過,不久前,中國金融監理單位在深圳破獲數以億計的地下金融匯兌組織顯然只是冰山的一角,由此估計,經由非法管道進入中國大陸的熱錢不容忽視,甚至不排除超過官方正式統計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流進中國大陸的熱錢有變本加厲的情形,「二十一世紀經濟報導」曾引述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的話指出,國際熱錢進入中國的步伐明顯加快,今年第一季以來約為八百五十億美元,比去年提高兩倍。

國際熱錢大量前進中國大陸最主要的原因是改革開放後的經濟不斷蓬勃發展,不過,真正關鍵則是人民幣的持續升值,加上當地存款利率的逐步走揚。

中國官方統計顯示,中國實施匯率改革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呈現緩步趨堅的走勢,但今年以來加速度升值,二零零五年七月一日到二零零七年底的升值幅度不過百分之十二,而今年第一季的升值幅度就高達百分之四點五左右,四月十日更是一舉升破七的關卡。

另一方面,北京為抑制經濟明顯過熱以及因物價飛揚伴隨而來日益增加的通貨膨脹壓力,多次調高準備金率與存款利率水平,其中,存款利率不斷提升對國際熱錢被認為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主要原因是人民幣與國際美元之間的存款利率水平呈現相反方向的發展,換言之,人民幣的存款水平一路走升,而國際美元的存款利率則快速走跌,兩者的利差愈拉愈大。

以一年期定期存款為例,人民幣與國際美元的利差超過兩個百分點,且人民幣利率走升的態勢不變,但國際美元受到美國經濟疲軟的影響而持續走弱,國際美元存款也欲振乏力。

眾所周知,國際熱錢在全球四處流竄,尋找任何可能的投資與獲利機會,中國大陸當前的「雙升」局面,自然吸引國際熱錢競相流入逐利。

不過,國際熱錢如水銀瀉地般的大量進入中國大陸,其潛在的後遺症卻不容輕忽,最明顯的影響就是對物價的助漲價效應,而中國大陸自去年以來消費者物價指數持續攀升以及日益明顯的通貨膨脹壓力追根究底其實均與國際熱錢有密切關連。就經濟學理而言,有多少的國際熱錢進入中國大陸,相對應的就會有多少的人民幣釋放出來。

對於國際熱錢可能對經濟造成的衝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不久前曾表示,當前經濟固然持續發展,宏觀調控也有一定的成效,但貨幣政策仍然堅持從緊,充分反映北京對國際熱錢的高度警覺。


本文留言

作者郭萍英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