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通膨 恐嚇跑外資

國際稻米和原油價格頻創新高,讓全球面臨通貨膨脹的挑戰,但對亞洲是更大的考驗。如果亞洲各國央行無法展現對抗通膨的能力,恐怕會加深外國投資人的疑慮,導致資金急速撤離亞洲市場。

不過幾週前,路透調查顯示,分析師預估未來幾個月多數亞幣會升值,因為各國政府打算要讓貨幣升值,以降低食物和燃料的進口成本,以抑制通膨。

但匯豐銀行策略師丹尼爾.許(音譯)認為,亞幣會因對抗通膨政策需要而升值的說法,如今恐怕愈來愈難成立,通膨反而會讓亞幣開始走軟。

印尼、印度、越南和菲律賓等國的股匯市近來不斷下挫,這幾國的共同特徵在於市場認為他們通膨失控的風險最大。過去12週來,亞股的外資賣超高達124億美元。今年來越南股市已大跌42%,印度下挫22%,菲律賓披索對美元匯率也下跌4.8%。

以印尼為例,上週當地股市受通膨竄高拖累,應聲跌到七週低點,投資人忍不住回想起2005年8月時印尼通膨飆高,導致印尼盾崩跌的慘況。

儘管經濟學家相信印尼央行的決策能力已大為提升,但投資人認為,該國和南韓、菲律賓、越南與印度等國一樣,抑制通膨的政策太少、實施時間太晚。

亞洲其他央行也同樣面對通膨與經濟減緩的兩難,而多數央行選擇向政治壓力低頭,實施促進經濟成長的貨幣政策。

在無法升息的情況下,各國政府只好改用其他財政措施對抗通膨。例如印尼已降低部分食物的進口稅率,印度則削減進口稅,並禁止稻米出口,這兩國都補貼能源費用。大陸和越南也限制稻米出口,菲律賓則要增加稻米進口。

但市場並不買帳,部分投資人甚至認為,這種做法反而凸顯出這些國家的無能,還加重債務負擔。

不過也有部分國家較有能力處理通膨,一類是如新加坡等向來就善於處理通膨的國家,另一類則是像臺灣、馬來西亞和大陸等有鉅額外匯存底或經常帳盈餘的國家。


本文留言

作者廖玉玲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