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購物 價廉背後或是陷阱

大陸參與網上購物的人越來越多,去年達到594億元,全國人均網購消費1080元。但業內人士透露,網上不少商品是冒牌貨或次等品,但虛擬的網路交流讓一些無憑無據的消費者投訴無門。

*大陸去年網上交易總額594億

據新聞午報18日報導,著名網際網路調查機構艾瑞與亞洲最大網路零售商圈淘寶網日前共同發布的《2007中國網購報告》顯示,國內網購總交易量去年達到594億元,全國人均網購消費1080元。上海去年網購總額達70.1億元,參加網購的網民平均每人在網上消費了1338元,居全國第一。

以淘寶網的數據為例,上海人樂意在網上購買的商品,居家日用品第一;此外,還有手機、女裝、女士精品、化妝品、筆記本電腦、數位產品等。

*價廉方便成最大吸引力

價格便宜是網購最大優點,所以學生和剛參加工作的年輕白領是網購的主力軍。華東師範大學研究生小陳告訴該報記者,她上週在淘寶網上買了一件品牌白色風衣,商店專櫃的價格是599元,而網上售價加上郵寄費用也只有200元。

*品質難保證 投訴增加

據上海市消保委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全市網際網路服務接受投訴4233件,同比去年上漲10.03%。

從事服裝行業的王先生告訴該報記者,網購有時未必真正廉價,反而容易買到假冒產品。以服裝為例,網上賣的品牌服裝大多數是「冒牌貨」,從一些二三線城市的小型加工廠出來,雖然售價便宜,但成本更低,品質也很難保證。

「其實部分消費者知道網上購買的是假冒產品,但仍抵擋不住低價的誘惑。」王先生表示。

由於在網購過程中,商家銷售的商品通常以非直接接觸的方式進行推介,商品品質性能和售後服務的真實情況易被商家故意誇大或遮蔽,導致廣大消費者的知情權較難得到保障,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