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當年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如今老無所依

作者:蕭敬  2008-03-03 14:2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美國之音蕭敬在文革期間,千千萬萬學生上山下鄉,被稱為「知識青年」,他們成為中國的一個獨特的群體。數十年後的今天,當年知青的命運千差萬別,有的成 為國家領導人,有的成為腰纏萬貫的大款,但更多的知青至今仍然生活在社會底層。一位20世紀60年代下放江西插隊的聽眾朋友最近給美國之音寫信,談到她的 生活狀況。

這位姓鄒的聽眾朋友1949年出生,原來家住江西省撫州市。她1968年下放到本省一個公社的生產隊勞動。鄒女士寫道:

「1987年6月30日,我自願自費到本地縣醫院做人工流產手術。回家後,我一直發燒,臥床不起。治療一段時間,病情沒有明顯好轉。當年7月21日,我進 行第二次手術後,病情仍未見好轉。為迫使我出院,醫院中斷了治療。迫於疾病煎熬,我先後到省裡幾家醫院治療,長期吃藥,家中一貧如洗。」

鄒女士說,1991年她的婆婆病逝,無錢安葬,向當地政府申請不到救助,所以她不得不以婆婆的房屋做抵押,向信用合作社貸了有息貸款500元。幾年後,她連本帶息歸還了800元,沒想到,當地官員竟把這500元貸款說成她做人工流產後政府發放的補償金。

鄒女士寫到:「我先後兩次到北京反映問題,國家計生委兩次批文要求當地政府‘妥善處理,結果望告’,但回到當地,當地官員置之不理,藥費問題仍得不到解決。」 鄒女士說,從1993年起,她經營店面,自賺藥費,維持生計。她寫道:

「這個店面佔地面積14.28平方米。1999年,我這個賴以謀生的店面被縣政府以市容整治為名拆毀,並藉口屬臨時建築,不賠分文,拆下的磚瓦木料也被縣 建設局運走。拆除之後,幾名當地官員投資建商品房。我無權無勢,公民基本的謀生權益也得不到保障,而某些官員卻可以利用人民賦予的權力,打著‘市容整治’ 的幌子巧取豪奪,毀民店建高樓大廈高價出售。官員生財有道,百姓謀生無路。現在我家除低保外,沒有其它固定收入,生活十分困難。」

在當年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中,如今像鄒女士這樣艱難度日的不知還有多少。他們的青春年華在災難性的「文革」中度過,現在又淪落到老無所依的境地,令人不禁為他們難過。
来源: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