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綁兩岸經貿措施的省思

日前報導指出陳水扁總統在五二○前,鬆綁兩岸經貿,將由「特赦台商」打頭陣。據陸委會高層指出,在不涉及修法的前提下,陸委會將從寬解釋許可類台商到大陸投資,以最低罰鍰五萬元來處理違法西進台商;對於禁止類台商則尋求其他解套方法,讓登陸台商就地合法。

陸委會高層透露,開放中國居民到臺灣投資不動產項目,原則將不再要求中國居民提出資金來源證明,也考慮開放包括休閑旅遊設施等的投資,開放國銀五成融資條件,投資不動產的中國居民也考慮給予一次最長可停留九十天的放寬,吸引更多中國資金到臺灣投資商辦不動產。

為了吸引台商返臺投資,陸委會傾向從寬解釋對台商的罰則,將罰款降到最低。陸委會高層指出,日後台商如果想回臺投資,經濟部開出的罰單將以最低的五萬元為基本標準。

為了鬆綁兩岸經貿措施,行政院積極配合,研擬「促進台商回臺投資方案」,行政院發言人謝志偉表示,台商在中國投資環境利基漸漸消失,臺灣應提供溫暖、有利的投資環境,讓台商回臺再投資,進而為臺灣產業注入活水。

針對這次選前鬆綁措施,台商的反應是好壞參半。有台商認為,陳水扁總統要在選前放寬對大陸的經貿限制是不可能之舉;但有的台商卻樂觀其成,頗有信心。當然政府在總統大選前有意推出鬆綁措施,不外乎想幫助執政黨總統候選人謝長廷政策加分或搶攻台商選票,不過其效果,還得看後續執行的成果而定。

但如何吸引台商回臺投資,讓台商技術、資金回流,讓無污染、低危險性的產業,在臺灣維持一定生存空間,降低國內失業率,以提振臺灣經濟,應是這次鬆綁措施主因。過去赴大陸投資未報備的台商,若回臺投資,勢必面臨違規登陸懲處,如何幫台商解套即是這次鬆綁措施的主要任務,只是這次若是台商投資項目屬於禁止類,就地合法比較困難,可能會涉及修法問題,暫時不在這一波大赦範圍內。此外,也有台商對政府採取最低罰,也無法接受,為此經濟部正積極研修「違規赴大陸投資裁罰基準」,未來補辦許可登記台商,如果允諾在臺相對投資,其相對投資金額達一定規模時,可以抵裁罰的罰鍰。

為活絡臺灣經濟吸引包括陸資在內的外資來臺投資,是這次鬆綁措施另一主要內容。政府早已開放陸資來臺投資房地產,惜因過去配套措施不全,導致政策效果無法落實。因此,為提高陸資投資誘因,提出延長停留期限、增加融資和增加投資標的,便是吸引陸資來臺重點。這些還需要大陸方面的放寬限制,如增列臺灣為海外可投資地區,不然即使臺灣單方面放寬,最後還是落得一頭熱的後果。

政府鬆綁兩岸經貿措施固然有利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提高臺灣經濟成長,但不可諱言,此舉也會使臺灣對大陸依賴度更加提升,目前臺灣對大陸貿易度已高達百分之二十五,對大陸投資依賴則更高,近幾年來台商赴海外投資近七成都是集中在大陸,造成臺灣經濟風險加深,經濟安全堪虞。因此,未來無論藍綠誰當選總統,都應在國家經濟安全和經濟成長及開放拿捏適當的尺度。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