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甩的潰瘍疾病 配合醫師用藥才好得快

胃腸道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是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它是因為胃部表層的黏膜受到胃酸的腐蝕造成破損、糜爛,臨床上的表徵會有上腹疼痛(胸部與肚臍之間)、心口灼熱、噁心、嘔吐、食慾不振、腹脹、出血,甚至血便等等。

這兩種潰瘍雖然症狀雷同,但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疼痛的時間通常在空腹,或是飯後2至5小時,而胃潰瘍則發生在吃飽時段,且症狀並不會因吃東西或服用胃藥而解除。

早期認為,食用了辛辣食物及壓力是造成潰瘍的原因,但後來研究發現,最常見致病的原因則是:

●幽門桿菌感染:其會分泌酵素及毒性物質來破壞腸胃細胞。

●服用藥物:尤其是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因會干擾有胃腸保護作用的前列腺素合成。

●抽煙:會增加潰瘍機率及干擾傷口癒合。

●酗酒:干擾潰瘍傷口癒合。

●家族史:家中有人發生潰瘍,其發生的機率也增加。

●罹患疾病:例如Zollinger-Ellison syndrome會分泌過多的胃酸造成潰瘍。

治療胃潰瘍在於症狀解除,促進潰瘍癒合,預防再復發和併發症的發生,所以治療前,必須確定發生潰瘍的原因。若是因藥物(非類固醇消炎止痛劑)引起,則必須與醫師討論選擇適合的藥物來替代,若是因幽門桿菌引起,則必須以三合一療法(包括減少胃酸分泌的藥品及兩種抗生素)治療7至14天。

除了藥物治療以外,飲食上應避免刺激性食物,如咖啡、酒、辣椒等辛辣食物。由於消化性潰瘍的復發率高,治療過程中,不可因症狀消失就停止服藥,須按照醫師指示,服完整個療程。

(本文作者為臺北長庚醫院藥劑科藥師)

本文留言

作者毛箴言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