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廣東提高最低工資引外商擔憂

廣東省宣布提高企業的最低工資標準,以保護社會弱勢群體的利益,緩和製造業部分行業出現的"民工荒"問題。珠三角地區的外商擔心,勞動成本的進一步提高將增加企業的經營負擔。

廣東省勞動保障廳星期二推出提高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和非全日制工人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後的全省企業工人最低工資標準按照地區發達程度分為5個擋次,其中廣州執行最高的第一類標準,從原來的每月780元提高到860元,超過了執行經濟特區最低工資條例的深圳850元的水平。執行第五類標準的是那些欠發達的縣和縣級市,它們的最低工資標準為每月530元。

*三年調整計畫*

新的最低工資標準由4月1號起開始實行,最低工資的平均增幅為12.9%。勞動部門官員表示,省政府已經做出安排,從今年起實施最低工資標準3年調整計畫,今年調整後,明後兩年每年都會調整一次最低工資。 

這次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是在2006年大幅度提高最低工資17.8%的基礎上進行的。中山大學嶺南經濟學院財會稅務系主任林江教授在接受中文部記者採訪時說,提高廣東省的最低工資標準,把外來民工為主的社會弱勢群體的工資恢復到一個較為合理的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林江說:"過去10年,在珠三角地區,比如以東莞為例,工人的平均工資水平大概是在每月600到800元錢,這個水平過去10年基本沒有什麼變化。但是過去10年中國的通脹是有一定發展的。如果工資沒有相應提高,那麼實際工資其實是下降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提高了工人的名義工資,但實際工資水平並沒有提高很多。"

*工人工資十年來幾乎無變化*

林江說,過去經濟發達的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工資標準主要靠勞動力市場的供求關係來調整,其實也就是主要由企業或業主單方面決定,政府很少介入,結果導致了廣東省GDP過去10年翻了兩番、但工人的工資幾乎沒有什麼變化這種極不合理的狀況。

廣州市的一些人大代表日前向人大會議提交議案,建議廣州每年都應調整最低工資標準,認為只有實行"一年一調,小步快跑"的做法,才能顯示出工資調整的保障功能。一些人大代表還建議,工資是否調整不應只由企業和業主單方面決定,而要改為"企業與工人協商共決制"。

*鄒濤:政府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深圳的獨立評論人士鄒濤對中文部記者說,政府的介入其實也是市場經濟力量推動的結果,"民工荒"問題迫使政府不得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他說:"這兩年出現了一個特別嚴重的現象,那就是招工難。以前在珠三角的一些製造業工廠要招工,隨便挂一個牌子,就有許多人來了。現在不一樣了,內地也發展了,他在這裡每月拿800、1000塊錢,他在老家也差不多能拿到同樣的錢,還不需要背井離鄉。正是在招工難和民工荒的背景下,政府出臺了這個措施。"

珠三角地區眾多的港台商人對新出臺的最低工資標準感到憂心忡忡。南方日報援引一些港商的話說,去年公布的勞動合同法對他們來說是一記耳光,今年推出的最低工資標準又踹了他們一腳。有人擔心勞動成本的增加將迫使外商大規模撤離珠三角地區。但是中山大學的經濟學家林江教授認為,情況不會發展到那種地步。

林江說:"規定了一個最低工資,並不一定提高了工人的實際工資水平。對於企業來講,實際的支出並沒有多大增加,你把通脹水平考慮在內,對企業的負擔也不會很重。所以有些外資的抱怨可以理解,但對於他們的實際影響應該是比較輕微的,因此他們不會因為名義工資水平的相對提升而撤資。"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