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航天局軌道伽馬射線天文臺探測到了"蛇夫座"星系團的X射線,由於這些X射線過於活躍,因此不太可能來自於星系團中的惰性熱氣體。這些X射線還表明,氣體中蕩漾過巨大的衝擊波,這使得這個星系團成為了一個巨大的粒子加速器。蛇夫星座星系團中孕育X射線的熱氣體出奇的燙,溫度高達1億開氏度。
4年前,來自義大利/荷蘭的BeppoSAX衛星的數據表明,在後發座星系團中也可能存在高能X射線的某個特殊成分。瑞士日內瓦大學 Integral科學資料中心的多米尼克-艾克特說:"之前以已有兩個科研小組在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一組發現了這個成分,而另一組卻沒有。"於是,艾克特及其同事開展了一項調研活動,探索這個神秘的現象。他們發現,歐洲航天局的軌道伽馬射線天文臺明確探測到了蛇夫座星系團中有異常高能X射線的存在,產生這種X射線的方式有兩種,且均包含高能電子。一種可能性是,電子被橫穿星系團的磁場捕獲,從而繞磁場線進行螺線運動,以X射線形式釋放出同步加速器輻射。另一種可能性是,電子可能與宇宙起源時殘留下的微波碰撞,發出X射線的電子。前者的電子能量是後者電子能量的10萬倍。
研究小組的下一任務就是確定到底哪一種猜測是正確的,為此他們計畫使用射電望遠鏡和高能立體望遠鏡系統對蛇夫星座星系團的磁場進行測定。如果通過高能立體望遠鏡系統能看到有來自蛇夫星座的閃光,天文學家們就可以確定同步加速器的猜測是正確的。當然,電子也極有可能是在被飛越星系團的衝擊波加速後,才變得如此高能。當兩個星系團相互碰撞併合併時,就會產生衝擊波。這裡的問題在於,目前蛇夫星座是如何吞噬掉了其伴星系。在同步加速器模式中,高能電子會迅速冷卻,而在微波散射模式中,電子冷卻需要花費很長一段時間,因為碰撞可能在過去任何時間中發生。
不過,有一個事實是確定無疑的:大自然已經將星系團轉變成了一個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其功能要比目前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的巨大核強子碰撞器強大 20倍。研究組成員斯蒂芬-帕爾塔尼說:"當然,與之相比,蛇夫座星系團要大得多,巨大核強子碰撞器的直徑是27公里,而蛇夫座星系團的直徑有200萬光年。"目前世界上功能最強大的人造核粒子加速器位於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在瑞士粒子物理實驗室創建的"巨大核強子碰撞器"。正如恆星與行星起源於鬆散的塵埃和氣體雲團一樣,星系也是起源於大得多的凝結塊。當星繫在空間移動時,自身巨大的引力將持續拖動環繞周圍的塵埃及氣體雲。當它們發生碰撞或凝結成團時,產生的巨大能量將壓縮和加熱雲團。
自著名科學家盧瑟福1919年用天然放射性元素的a射線轟擊氮原子首次實現了元素的人工轉變以後,物理學家就認識到要想認識原子核,必須用高速粒子來變革原子核。天然放射性提供的粒子能量有限,只有幾兆電子伏特,天然的宇宙射線中粒子的能量雖然很高,但是粒子流極為微弱,例如能量為1014電子伏特的粒子每小時在 1平方米的面積上平均只降臨一個,而且無法支配宇宙射線中粒子的種類、數量和能量,難於開展研究工作。因此為了開展有預期目標的實驗研究,幾十年來人們研製和建造了多種粒子加速器,性能不斷提高。在日常生活中,事實上電視機和X光設施等都是小型的粒子加速器。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科學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