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必須正視鯊魚外資

為迎接二○○八奧運,日前中國的經濟建設與投資正處於高點,甚至可說是外資、台商與內資集體貢獻的結果。實際上,這就全球化的特質是,包括人才與貨物的跨國界流動,更包含了資金與資訊的四處流竄。尤其是,資金的「熱錢」更是中國經濟建設與投資正得處於高點的主因。

總的來說,全球化時代的熱錢思維已告訴外資或台商,其所計算的將不再只是「投資價值」的考量,反須觸及「投資價格」的問題。舉例來說,儘管日本是政局安定、經濟穩定的國家,極具「投資價值」,但只要「投資價格」比起鄰國貴,也不會引起外資的多大興趣;反之,儘管中國大陸地區的政局穩定,但投資法令規章變異不定,「投資價值」似乎不高,但正因為「投資價格」依然划算的關係,還是會吸引台商或外資的青睞,而導致國際熱錢的進駐,就如同鯊魚群對「血腥之肉」的吞噬一般。

也就是說,台商或外資(尤其是外資)來去兩岸之間的因素,恐怕已不是「政治因素」(如兩岸互動的詭譎多變)而是全球化的「經濟因素」(如大型企業倒閉的連鎖反應、全球消費能力的強弱、金融風暴的發生與否等,尤其是投資利益)的考量;亦即,並不是「投資價值」而是「投資價格」的問題在左右熱錢的流向。

詳言之,手握熱錢的台商或外資,現在的確都在「錢」進中國,並對當地產業造成連鎖的生態體系反應。而且,台商或外資的進場無論是對中國大陸傳統產業或科技產業來說,絕不僅是產生上中下游的骨牌反應而已,還包括對當地勞資結構、政策法令推動的巨大衝擊,甚至依然算是全球資金流竄的熱錢問題。

而承如前述,儘管中國對台商或外資投資的政策法令說變就變,且其鴿派與鷹派也常常因兩岸問題而彼此對壘,看在所有外資(包括台商在內)的眼中,明明也是政局動盪、投資環境不佳的處所,根本不具「投資價值」;但問題是,中國大陸精準看見自己的「投資價格」仍低,所以他們賭外資(含台商在內)仍不會輕易跑掉而拿「喬」,畢竟外資與台商在中國大陸仍然有利可圖。

惟已經「錢」進中國的台商或外資終將是無祖國的,他們之所以離開臺灣轉進大陸,是因為大陸的「投資價格」偏低,而非臺灣的「投資價值」不足。反過來說,受到中國打壓的台資之所以還不想撤走而返回家鄉,是因為臺灣的「投資價格」過高,而不是臺灣沒有「投資價值」。有趣的是,衡諸於全球化的政經脈動,臺灣的「投資價格」顯然已不低廉,這才是台商或外資「錢」進中國的主因。

然未來更值得玩味的是,即使日後兩岸和平、穩定互動,且就算北京不打壓特定外資(含台商在內),導致臺灣與中國的「投資價值」相互提升,卻不代表外資仍然會將熱錢永續留駐於臺灣或中國,因為外資都是鯊魚,也都正在尋找下一塊「血腥之肉」,即「投資價格」更低廉的處所,而這就是全球化時代的風險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臺灣觀點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