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燃料補貼加倍油價更脫離市場

中國政府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北京近來對於燃料的價格補貼增長了一倍,顯示市場供求關係的矛盾和燃油定價與市場的脫節更加突出。

今年截止到9月底,中國的燃油補貼增加到57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8億美元增加了一倍。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央政府對於石油行業徵收的特別收益金已經達到410億元人民幣,預計全年將徵收600億元以上。特別收益金將用於政府對於公益性事業和困難群體進行補貼,以消除成品油價格上漲對它們的影響。

發改委的一位官員表示,中國現在對於燃油價格實現定價管理,雖然近年來多次調整成品油價格,但是國內成品油價格和國際原油價格倒掛的矛盾沒有得到根本緩解,煉油環節虧損仍然比較嚴重,導致國內成品油特別是柴油供應偏緊,部分地區還存在停供和限供現象。

*油賤導致油荒*

今年入秋以來,中國大部分地區出現了嚴重的油荒,加油站排起長龍,許多地方甚至無燃油可供。國家發改委在聲明中要求石油公司增加燃油供應,並且警告說,政府將加強對油價的管理,嚴懲亂漲價和黑市交易。

但是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中國出現油荒現象的原因並不真正在於燃油短缺,而是燃油價格問題。為了控制通貨膨脹,中國對燃油價格實行控制,汽油和柴油等成品油的價格同國際市場價格和原油價格嚴重脫鉤。以柴油為例,北京加油站的零售價格大約為每立升0.64美元,同樣實行價格補貼政策的新加坡約為每立升1美元,而在實行市場價格機制的英國,每立升柴油的售價為2美元。

*民生因素和政治因素*

中國不是對燃油價格施行補貼的唯一國家,但卻是價格補貼數額最大的國家之一。美國全國能源市場協會主席克雷格.古德曼在接受美國之音記者採訪時說,國際原油價格上漲對於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最大,中國作為全球增長速度最快,能源消耗量僅次於美國的經濟體,能源價格補貼是不可避免的,但代價是驚人的。

「在能源定價的問題上,國家除了考慮經濟因素之外,不能不考慮人的因素。是否對燃油施行補貼牽扯許多政治因素。在中國,政府不能不施行某種程度的補貼,但是如果政府希望用燃料補貼來防止通貨膨脹以及由此產生的惡果,其代價也是巨大的。」

*低油價種種後果*

最嚴重的一個後果就是全國普遍出現的燃料短缺,即中國人所熟悉的「油荒」現象。曾經在里根政府和老布希政府擔任能源事務顧問的古德曼對美國之音表示,能源補貼後的低價燃油扭曲了市場正常的供求關係,使中國在短短几年之內就迅速超過一個個發達的工業化國家,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能源消耗國。

「我的經驗是,當政府干預能源市場,試圖限價時,將會導致一系列負面的後果。首先向消費者發出錯誤的能源信息,人為壓低的油價將鼓勵人們無所顧忌地消費,無論是否需要,是否負擔得起,因為國家補貼掩蓋了供求關係的緊張。」

其次,補貼後的燃油低價也嚴重挫傷了煉油廠的生產積極性。路透社援引國際分析人士的話說,按照目前中國成品油的市場價格,煉油廠只有在原油價格維持在60美元一桶才能維持成本和利潤之間的平衡。不久前原油價格竄升到接近1百美元一桶,現在仍然在90美元的高位徘徊。

今年從7月開始,中國兩大國有石油企業中石油和中石化所屬的煉油廠紛紛不定期停產,理由是「設備維修」,有些煉油廠停產長達3個月之久。

另外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中石油和中石化在減少國內燃油供應的同時,今年前9個月的成品油出口卻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了31%。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世界觀察研究所發表的報告指出,中國的油荒其實並不是因為石油短缺,其真正原因是在中國形成壟斷地位的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煉油廠的消極怠工。中國政府完全瞭解個中奧妙,國家發改委的通知要求兩大石油巨頭「理性安排」設備維修的時間,減少成品油出口,並且加強同私營煉油廠的合作,向它們提供原油。

能源補貼政策也是破壞環境的罪魁禍首。美國的全國能源市場協會主席古德曼認為,中國之所以能夠在今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政府的能源補貼政策難辭其咎。

「當政府對燃油實行補貼,特別是對那些造成嚴重二氧化碳污染的燃料實行低價政策時,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不僅刺激了燃油的巨大浪費,而且導致環境的巨大破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許波2007年12月8日華盛頓報導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