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白技法是歐洲傳統油畫的慣用手法。這種技法通常從亮部以不透明白色塑造形體。這是源於歐洲傳統坦培拉繪畫間接技法的一種作畫方法。先做一個有色的底層,然後從畫面最亮部提白塑形,以單純素描的方式或參雜一點其他的淺色,組織處理畫面層次關係。在整個多層反覆提白過程中要非常謹慎地保留出透明層形成的暗部或灰暗部,甚至在亮部或精微之處也要保留或顯現透明層。
雖然今天很多人都已忘記如何使用這一技藝了,但是在義大利畫家卡拉瓦喬(西元1571—1610年)之後的很多畫家都愛在幾乎是黑色的深色底子上提白,導致畫家們都不得不被人歸為「暗色畫派大師」。同時,很多材料、顏色上的原因也致使這些作品在歷史上一天比一天更黑,油畫變黑得很厲害。這些都是很可惜的。
但同時藝術史上也不乏一些清新的小畫,暗部輕快而透氣,毫不沉悶。而這一類作品大部分是畫在白底或淺灰色底上的,所以它們雖然經過了一個較久的歷史年代,至今也仍有和諧的光感。
因此如果在中灰或淺灰的底子之上提白,同樣可以使提白技法的優勢得以發揮。同時,大部分作品的基調是中調的,這樣也就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鋪大調,只用把一些小的暗黑部分加深,範圍也不大,又不會在將來油層的皂化作用中導致油畫變得過分黑。同時,如果作品在後期要大量使用罩染技法畫深色的話,淺、中灰的底色可以為罩染提供更大的發揮餘地和透明度——這些都是深色底子所難以達到的。
往往油畫作品在色彩上顯得濃一些,這也是油畫的天然特色。但有些人為了使作品達到更大程度的「濁」的感覺,在顏料裡混入石頭和沙子,就太沒有這個必要了。事實上,油畫的表現力相當強,並不是非要千篇一律都是同一種渾厚的效果。比如英國的一些作品,油畫畫面很輕盈,好像他們畫的水彩畫一樣,完全和別的地區的不一樣。也就是說藝術家的思想應該要開闊一些。
在繪畫中,無論方法、手段或構思、計畫或具體的實踐行動,都不可以走極端。比如有許多較為複雜的形式或內容可以達到一種繁榮畫面的視覺效果,那麼有些人可能就開始追求那些東西,或許是複雜的技法步驟、材料配方,或許是複雜的構圖組合、裝飾紋樣等等。但是這種舍本逐末的做法並不理想。因為有許多東西不應該人為地去過分追求,而導致破壞自然的協調。事實上材料或技法等許多因素應該按正當的需要而自然使用、發展,而不是人為想要如何就如何的。過分複雜的技法步驟或材料組合會人為地加大創作的難度,使作畫者被技巧牽著鼻子走,而不是正常地運用技藝,到頭來反而容易落得事倍功半。
事實上,對於一些具體內容的繪製,如果能夠一兩次之內繪製完成形體的內容就應該果斷完成,而不要拖到後面去。否則在後面的內容繪製中,工作量將會不斷增加,直到延長很多的時間才能完成作品,這種對於時間、精力和作畫狀態的消耗就顯得很沒有必要。
(看中國首發 歡迎轉載)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藝術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