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大不大有關係

常有一些攝護腺肥大患者因排尿問題,在不同醫院看了不同的泌尿科醫師,結果得到不一樣的答覆。有的醫師認為,需要手術治療;有的醫師認為藥物治療即可;有些患者接受了手術治療後,排尿不適的症狀不但沒有改善,甚至有時症狀反而加劇,術後仍需服用藥物治療。

攝護腺肥大是50歲以上男性常見疾病,位於攝護腺尿道周圍的腺體不正常的增生所造成,攝護腺肥大雖然不會要人命,卻會造成生活上很大的不便。

常見攝護腺肥大的外征表現有頻尿、尿流遲緩、急尿及夜尿等。臨床上,有些患者攝護腺僅有輕度肥大的現象,但是他的頻尿及夜尿的現象卻已很明顯,代表患者可能伴隨有膀胱過動症等其他非攝護腺因素;有些患者在肛門指診、經直腸超音波檢查,發現攝護腺有明顯的肥大,但是排尿不適的症狀並不明顯,顯示攝護腺的整體肥大並不必然會壓迫到尿道。

因此如果僅憑患病症狀、肛門指診、超音波或是尿流速檢查,就認為是攝護腺肥大所造成是不夠的,因為有時會誤判。如果對前述患者貿然施行攝護腺切除手術,尤其是攝護腺僅有輕度肥大患者,在攝護腺組織不多的情況下,特別容易將沒有肥大的正常攝護腺組織也切除,或是手術時,傷到膀胱頸附近的逼尿肌,造成逼尿肌反射亢進,膀胱頸也可能由於疤痕組織收縮,造成狹窄,使得病人在術後排尿不順的情況無法改善。

對於排尿不適症狀為輕度或中度患者,正確的治療是以觀察或是服用藥物為主,不建議以手術治療。

對於因攝護腺肥大造成反覆尿瀦留、復發性尿路感染、復發性肉眼可見的血尿、膀胱結石、大的膀胱憩室等,則建議以手術切除增生的攝護腺組織。

膀胱鏡檢查對於排尿不適症狀為輕度或中度,且以藥物治療的患者並不需要;但是對於藥物治療無效,有可能進行手術治療患者,除非術前已可明確將排尿不適原因歸咎於攝護腺肥大,否則最好先在門診施行膀胱尿道鏡檢查,以確定攝護腺肥大,並且壓迫到尿道者,再入院手術,如此可避免患者在進了手術室施行麻醉後,才發現攝護腺僅有輕度肥大,並沒有阻塞尿道,但又因為箭已在弦上,而接受了不必要的攝護腺切除,使患者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臨床經驗顯示,年齡在60歲以下需要以攝護腺切除手術來治療排尿不適的比率較低,因此患者年齡在60歲以下,或是排尿症狀不嚴重(例如夜裡需起床解尿1至2次),在接受攝護腺切除手術的建議前,最好再詢問其他專業醫師的第二意見,做審慎的評估,以免術後排尿問題無法獲得應有的改善。

攝護腺肥大的發生率會隨著年齡的增高而增加,對於藥物治療無效,且臨床評估確實是由於攝護腺肥大所造成的排尿不適患者,手術切除增生的攝護腺組織,對於改善患者排尿不適、維持生活品質,是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高齡患者並非不適合手術治療,而是需要視病人的身體狀況而定。臨床上,就有一名高齡93歲患者術後恢復情形和常人一樣迅速。

總之,攝護腺肥大症狀的嚴重度,或是攝護腺肥大的程度,絕非決定手術的唯一因素,而需將兩者一併考慮。

至於術前的膀胱鏡檢查,雖然不能單獨做為施行手術的依據,但是卻可以將不需要手術的患者篩選出來,免除了不當的手術。

本文留言

作者馮超傑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