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名夷吾,字仲,謚敬仲。穎上縣北管谷村人。春秋時齊國的名相,輔佐齊桓公,使齊國成為春秋五霸的霸主。鮑叔牙(生卒年不詳),又稱鮑叔,春秋時齊國大夫,以知人著稱。
據《史記•管晏列傳》記載,管仲少年時就與鮑叔牙交好,鮑叔非常瞭解他的賢能。管仲家境貧困,還常常欺負鮑叔,鮑叔始終善待他,不曾有怨言。
後來,管仲侍奉齊國的公子糾,鮑叔牙侍奉公子糾的弟弟小白。
前686年,齊襄公逝世,他的侄子公孫無知篡位。前685年春天,齊國大夫雍廩殺了公孫無知。當時公子糾在魯國,公子小白在莒國,在臣們決定迎接公子糾回國當國君。
魯國派人送公子糾回國,莒國派人送公子小白回國。管仲怕小白先回國,就追上公子小白,射了他一箭。公子小白假裝中箭,騙過管仲,然後與鮑叔牙快馬加鞭先回到齊國,當了國君,即齊桓公。
魯莊公聽說公子小白當了國君,十分生氣,就派兵攻打齊國,結果大敗而還。在齊國的壓力之下,魯國殺了公子糾,把管仲送回齊國。
齊桓公即位後,立刻請來鮑叔牙,讓他做宰相。但是鮑叔牙卻向齊桓公推薦還囚在牢中的管仲。齊桓公接受了鮑叔牙的建議,請管仲來做宰相。後來管仲在齊國執政,使齊桓公稱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都是因為管仲的謀略。
管仲後來回憶道:「我貧窮時,與鮑叔一道做生意,分財利時,總是多拿,鮑叔從不以為我貪,他知道我是因為貧窮的緣故。我曾經替鮑叔謀劃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頓不堪,陷於窘境,鮑叔不認為我愚笨,他知道時運有時順,有時不順。我曾經三次作官三次都被國君驅逐,鮑叔不認為我不肖,他知道我沒遇上好時機。我曾經三次打仗三次逃跑。鮑叔不認為我膽小,他知道我家裡有老母需要贍養。公子糾失敗,召忽為之殉難,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鮑叔不認為我無恥,知道我不因小節而感到羞愧,卻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而感到恥辱。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仲臨終前,齊桓公問管仲,鮑叔牙可以不可以接替他的相位,管仲說不行,認為鮑叔牙善惡分明,不能包容壞的一面。如果把政權交給他,既害了你齊桓公,又害了他自己。鮑叔牙知道這件事後,不但沒有因為管仲不推薦自己接替相位而不滿,反而高興,只有管仲最瞭解他。
司馬遷有讚:鮑叔推薦了管仲以後,情願把自身置於管仲之下。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在齊國享有俸祿,得到封地的有十幾代,其中多數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知道管仲之賢的不多,而都知道鮑叔能識別人才。
成語「管鮑之交」 形容春秋時齊人管仲和鮑叔牙相知最深。後常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 關鍵字搜索:
- 管鮑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