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十七大引發的接班人謎思

5年前,在2002年的中共十六大,大部分的海外媒體和不少中國人都在問同一個問題:"誰是胡錦濤?"5年後,在2007的十七大,大家又開始問另一個問題:"誰是習近平?"

因為中共政治制度的不開放,也沒有公開選舉的關係,中共政治總給人神秘的感覺,而中共領導層的產生便是幕後交易的產物,任憑外界作出怎樣的揣測和分析,中共政權從不回應。

這就是中共政治讓不少人感到興趣的原因。

因為不透明,便有想像的空間。所以每當談到中共人事變動的時候,"太子黨"、"團派"、"胡派"、"江派"等名稱便會出現,沒有人會站出來否認,也不會有人站出來承認,或者對中共領導人而言,這些語言根本是不值一談。

安插人馬

不再問"他是誰",5年後的政治分析員和媒體都在為胡錦濤作計算,希望可以知道他取得了多少權力。

一位研究亞洲的學者便對香港英文報紙《南華早報》說:"是否能夠把政策執行並不是量度領導能力的標準,能否把接班人提升才是衡量權力的真正標準。"

其中一個指標,便是出身共青團的胡錦濤可以在政治局常委"安插"多少團派背景的人。

遼寧省委記李克強成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是一個"得分",但同樣被視為胡錦濤親信的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令計畫入不了政治局,便被演繹為胡錦濤仍然未能全面控制人事安排。

另一個指標,便是江澤民系人馬在政治局的實力,像被視為"江派"的李長春和賈慶林仍然留在政治局常委,便認為是胡錦濤作出協調後的結果。

但隨著曾慶紅的退下,政治分析都認為江澤民的影響力會繼續減弱。

政治語言

十七大的另一個看點,便是習近平和李克強背後所代表的政治語言。

"接班人"是中共政治一個非常有份量的詞彙。就算當年被形容為"謎一樣"的胡錦濤,外界都知道他是中共第二代領導人鄧小平隔代欽點的接班人。

但問題是沒有一個第三代或第四代領導人,可以擁有像鄧小平一樣的政治能量,能夠一言指定接班人。

因此,當習近平和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以政治局常委第6位和第7位走出來會見中外傳媒的時候,"接班人"的答案才揭盅。

大家都知道,未來中共領導政治的"戲軌",將會圍繞在被視為是"太子黨"習近平和"團派"李克強的身上。

難免競爭

但問題是,他們憑甚麼可以在一眾黨員脫穎而出,沒有人知道。

有分析就指出習近平主管浙江和福建的時候為他帶來了處理經濟問題的能力,而李克強的能力主要在處理黨務方面。兩者之中,又以前者更為目前中國所需要的。

但另外有政治評論就指出,李克強將會擔任責任重大的國務院常務副總理,換言之,李克強的仕途便聯繫著中國經濟是否能夠高速增長。

沒有了政治強人的指定欽點,政治評論難免有所保留,所有政治分析都相信,第5代的中共中央領導人,難免要經過一些競爭。

但由於中共高層政治密封的特質,一天還沒有到5年後的十八大政治局常委會見中外傳媒,都不會知道競爭最後的結果。

那時候,將會是另一個競猜"他是誰?"的開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