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美國:說「寬容」與「不寬容」

一九九三年我得傅爾布萊德基金會(Fulbright Foundation)之助,到美國訪學一年,八月底初到美國中北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Wisconsin University at Madison),第一印象是:我終於到了一個沒有儒、道、佛的地方,而這地方的人們依然是那麼的溫文有禮,我體會到了異文化的多元包容性。這多元包容性以前雖也識得,但那識得仍只是頭腦的事,到了這裡,可才真切地心裏明白起來。

美國人是友好的,寬容的,這是一些朋友告訴我的。我的確也體會到了這點,但我卻也體會到另一面的不寬容,而且由這不寬容而衍生出了不友好。這矛盾的特質卻是可以用來印證美國人之如何在世間行走,特別是美國這個國家在世間的種種作法。即如「九一一事件」、美國發起的伊拉克戰爭都可以印證地理解。

初到美國,第二天一早,我一樣的上圖書館,可能是時差關係,頭腦不免昏沉,竟誤觸防火鈴。一時間警鈴大作,我想這下可闖了大禍,趕忙向執事人員認錯,本以為這下總要被留下來訊問一番。沒想到他竟告訴我「沒關係,下回小心就好!」我驚惶間正想走避,不意聽到遠方消防車呼嘯緊迫的叮噹聲響,接著是館員透過廣播告知是有人誤觸警鈴,沒什事,請大家安心看書。我驚魂未定地,邊走邊回頭,真不敢相信我可以沒事,而竟果真沒事。我真見識到了美國人的寬容與友好!

值得注意是:美國式的寬容與友好,可不是任意的寬容與友好。大體來說,在生活層面是如此,但涉及到意義層面美國人就很堅持,堅持得很不寬容。我可也體會到了!

當時一些來自臺灣海峽兩岸的留學生要我為他們講中國古代經典,起初講《老子道德經》,大夥為我做了海報到處張貼,想招邀一些朋友來聽講。海報用的是華文,沒用英文闡明,就只因這樣,有張海報就被批上了兩行英文字,一是「Exclusionist!」另一是「Racist!」說這海報是「種族排他論者!」,是「種族主義者!」這真讓我震撼不已!

我心裏暗想著要是在臺北街頭用不是中文的奇詭文字,貼著你看不懂的海報,會有人去理嗎?會有人去寫上這兩行字嗎?那絕不可能!就好像前頭我說的誤觸警鈴居然可以這樣就沒事,這臺灣也是不可能的事,無論如何,人總要留下來被盤查一番的。

美國的寬容正顯示他們對個別的人有著基本的信任,但美國的不寬容正反應著他們對於自己族群有著極強的內聚力,而這內聚力則是由符號意義系統所糾結在一塊兒的,出離了這,他就少了安全感!值得注意的是,這符號意義系統又與現代性揪在一起,加上民主、人權等做為普世價值,這便形成了美國式的關愛,而這關愛卻充滿著「不寬容」。

這不寬容是美國的病痛,現在卻也是全人類的病痛!這病痛伴隨著現代性而灑了開來,那可真不知何所止啊!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