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夏通脹率升至十年來最高點

今年夏天,中國食品價格飆升把通貨膨脹率推到了10年來的最高水平,導致數以百萬計的低收入家庭生活更加困難。北京當局擔心民眾對價格暴漲的憤怒情緒會引起政治動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控制通脹,然而迄今為止,收效甚微。

*消費者購買食品開銷大增*

對中國消費者來說,購買副食品比以往昂貴了許多。今年7月,食品價格比2006年同期增長了15%以上。光肉價就比去年7月猛漲了50%。

漲價的主要原因是供應短缺,這是由中國多個地區發生嚴重洪災,以及藍耳病在過去一年造成數以百萬計的豬死亡所引發的。豬肉是中國人膳食中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之一。

在主要食品必須從中國大陸進口的香港地區,民眾採購副食時也感覺到了物價上漲壓力。

61歲的陳先生在香港的菜市場上賣肉和蔬菜。他說,他賣的所有東西的價格都上去了。比如,現在半公斤的豬肉要賣4美元,而在一個月以前,價格是3塊半。

食品的高價把中國7月份的總體通脹率推到了5.6%,是過去10年來中國最嚴重的通貨膨脹,儘管食品以外的商品價格增長速度較慢,只有不到1%。

*民眾憤怒易導致社會動盪*

過去,高通脹曾經導致中國出現政治動盪局面,這是因為最貧窮的人受到的衝擊最大。對物價上漲的憤怒是導致1989年中國發生大規模民主抗議的原因之一。

今年嚴峻的通脹形勢也出現在一個敏感的時期,因為在不久之後的10月,中國就要召開共產黨的全國代表大會。

孫明春是雷曼兄弟投資銀行在香港的資深經濟師。

他說:「我認為,這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因為通貨膨脹影響到每個人的生活,特別是那些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即便是在農村地區,由於豬肉價格上升,通貨膨脹率也在上升。我認為,面對這個敏感問題,政府正在盡力做許多事情,包括穩定通脹率和穩定人們對通脹的預期。」

*政府試圖穩定局勢*

孫明春說,政府試圖通過動用糧食儲備和對低收入家庭以及農民進行補貼來穩定食品價格,並鼓勵農民飼養更多的豬。政府還在調查食品生產商是否串通起來抬高物價。

8月份,中國央行今年第4次提升利率,以幫助控制通脹和減少一些產業的投資。孫明春說,政府想表明它在採取行動。

他說:「中央銀行向公眾發出了一個信號,就是,如果通貨膨脹率繼續走高,央行將收緊貨幣政策。」

*孫明春:通脹不會產生國際影響*

孫明春和其他一些專家認為,中國的通脹數字不會產生國際影響,因為高通脹主要是由食品價格造成的,而這將主要影響本國消費者。孫明春說,最近幾個月裡,中國出口消費產品的價格的確也有小幅上升,但其中另有原因。

他說:「一個原因是人民幣在升值,從2005年7月以來,人民幣已經升值了9%。第二個原因是政府在試圖減少貿易盈餘,他們試圖取消對出口商的附加值退稅,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試圖減少出口商的利潤空間。」

孫明春說,全球範圍內的商品漲價是出口產品價格上升的原因之一。在中國出口的產品中,有一半是靠進口材料製成的。

*戈傑斯:今年通脹非結構性*

香港南華證券有限公司的霍華德.戈傑斯認為,今年的高通脹率是一個暫時的現象,其主要原因是豬肉減產和其它問題造成的商品價格上漲。

他說:「中國的通脹不是結構性通脹。但是,通脹越來越嚴重,所以政府肯定想控制住這種情況。政府想確保高速的經濟發展不會導致所有產品價格都上漲的結構性通脹。」

孫明春預計,到今年12月,食品價格就會下降,從而使明年的通脹率降低。但是,他說,政府需要採取措施,確保農產品和畜牧業產品的供應量保持穩定。比如,政府可以給農民提供長期補貼,這樣如果明年肉價下跌,他們也不會遭受損失。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