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窺見美國豬飄著肉香翩翩而來



美國最大的豬肉生產商和供應商———史密斯菲爾德公司(Smith-field Foods Inc.)日前宣布,已和中國一大型貿易公司達成協議,將向該公司出售6000萬磅(約2721萬公斤)不含飼料添加劑的瘦豬肉,定於年底前交貨。據悉,這是至今美國向中國出口豬肉規模最大的一次。(8月27日《東方早報》)在電梯裡有同事嘆曰,唉,好長時間沒有吃肉了。立即引來一陣哄笑,並有人隨聲附和,就是,就是。沒吃肉是假,但吃肉的次數減少了倒是真。我估計,可能很多人都跟我一樣,將胃口的興趣轉移到了別的肉食品上。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龐大的農業人口佔了絕對優勢,支撐起這個農業大國的超負荷運行。反思一下,我們以前吃的豬肉,有幾頭不是那些在農民屋後的豬欄裡精心飼養,然後才端上我們的餐桌。真正產業化養豬的模式還很不成氣候,在這種自給自足的有肉吃的日子裡,雖然豬肉漸漸地從骨子裡透著人工飼料的味道,我們居然也能夠一邊罵著一邊吃著地怡然自得。

  打破這種秩序的是人潮湧動的打工潮,當農民們發現他們精心經營的三分地和屋後的豬圈並不能給他們帶來富裕的希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似乎永遠沒有盡頭,他們拋棄了心愛的土地;而開發商的野心是要把整個中國變成一個大工地,他們才能賺取到更加驚人的財富,無止境的慾望帶來大面積土地的硬化,昔日的良田矗立起高樓大廈,這就意味著有很多人由農民變成了市民,有更多的農民變成了農民工。

  中國人向來是不大看得起農民的。農業大國的馬甲披著總覺得寒磣,咱不玩農業了,玩房地產、玩高科技、玩一切跟農業不沾邊的新經濟增長點了,咱城市化了!這下可好,青壯年農民要麼在合資企業裡打短工,要麼在工地上砌磚開塔吊了,剩下3861部隊,誰給你養豬?想吃豬肉,等著美國運輸大隊長吧。

  民以食為天,糧豬安天下!農業部新聞發言人說,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豬肉價格的上升是符合當前經濟規律的,解決這個問題關鍵是要發展生產。這是絕對的大實話,人口增長了,豬卻大幅減產,房子漲價了,豬肉卻不漲價,你叫人家拿豬毛去換房子?

  還別說,這世上真還有同情窮人的商人,重慶市151家超市約定零利肉行動,並誓言:肉價不回歸正常,絕不收兵。可惜苦苦撐了20來天,零利肉聯盟最終偃旗息鼓,比蘇聯解體還快,這又讓窮人們打消了吃肉的慾望。

  既然肉價上漲符合經濟規律,就該由市場來調節,很多經濟學家都是這麼認為的。其實,針對豬肉問題,政府也沒閑著,一攬子的調控手段使出,只是暫時遏制了上漲的勢頭,而且還有那麼多壟斷企業和利益集團嚷嚷著要漲價,這個市場就有點令人狐疑了。得,咱還是請外援吧,興許能把足球踢出國門。我就更加搞不懂了:美國人玩高科技有一手,咋養豬能手竟然也在美國?

  且不說美國豬肉價格是貴是賤,我閑著沒事算了一下,也不知道是算術沒學好還是咋的,我被這一發現嚇了一跳,這漂洋過海到年底前才交貨的2721萬公斤美國豬,平攤到13億人口平均還不到半兩肉,它真能平抑國產豬價麼?

  勉強能塞塞牙縫吧。抹抹油嘴,再叼根牙籤,沒看出來,咱也吃過美國豬!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