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權分置改革 內幕交易歸來

7月9日,杭蕭鋼構( 20.72,0.47,2.32%)(600477)突然宣布緊急停牌。其原因在於,有媒體報導稱,安哥拉國家重建委員會取消了與中國國際基金公司簽訂的一些合同,這使得中基公司和杭蕭鋼構所簽訂的344億元安居工程總包合同再現風險。

  這344億元的大單,正是導致杭蕭鋼構成為中國證監會2007年頭號大案的「罪魁禍首」。5月14日,中國證監會宣布,因杭蕭鋼構在上述合同的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違法違規操作,決定對杭蕭鋼構及其5名高管人員給予警告,對公司處以40萬元罰款,5名高管共處以總金額70萬元的罰款。6月18日,杭蕭鋼構證實公司證券事務代表羅高峰因涉嫌泄露內幕信息罪被批准逮捕。同時被浙江省公安機關逮捕的還有涉嫌內幕交易罪的王向東、陳玉興,兩人並非杭蕭鋼構員工。

  耐人尋味的是,儘管市場各方對於合同的真實性一直存在頗多猜測,但該股股價在證監會罰單開出後的29個交易日內依然達到了106.72%的漲幅,即使在滬深股指下調時期也強悍逆勢上揚。從2月到7月,杭蕭鋼構最終創下32個漲停板記錄。緊急停牌前一天的7月6日,該股依然以8.54%的漲幅跑贏當日大盤。截至記者發稿日,該股尚未復牌,而公告顯示,該股將直至公司就此事發布說明公告,並通過交易所審核才可復牌。

  與此同時,中國證監會稽查二局正在對廣發證券「借殼上市」的內幕交易案展開進一步調查。可靠消息顯示,在此「前車之鑒」下,儘管海通證券通過都市股份( 43.14,1.39,3.33%)(600837)實現券商借殼上市第一例,但已經有數家券商的類似申請被證監會拒絕。證監會轉為支持券商直接IPO上市。

  早在1978年,著名金融史專家查爾斯·金德爾伯格(C.Kindleberger)在其《西歐金融史》中「欺詐行為橫行」一章裡就指出,新事物的出現使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十分樂觀,以致騙術盛行。他認為欺詐由需求決定,它遵循著凱恩斯的「需求決定供給」法則,而非薩伊「供給自行創造需求」的理論。在經濟繁榮時期,財富被不斷創造出來,人們的貪婪慾望也隨之增大,欺詐者因此應運而生。

  2006年之前的5年漫長熊市裡,被深度套牢的投資者們有足夠充足的時間認清中國股市的制度缺陷。但在因「大牛市」引發的投資浪潮下,一度因問題集中暴露和熊市而銷聲匿跡的內幕交易捲土重來,是否還能在小投資者的「火眼金睛」注視下再次成為影響市場前景的「暗流」?

  必須注意的是,2005年年中啟動的股權分置改革,在使得「大牛市」不斷深化的同時,由於監管技術的相對落後,新加入的利益主體與原來市場主力之間相互勾結的動力更為強勁。

  2004年,參與過中國證券市場多項法規制定的原證監會副主席高西慶在接受《商務週刊》採訪時曾經表露出他們那一批中國證券市場改革者的心跡: 「在無法觸及最核心的東西的時候,先在目前的大背景下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一旦時機成熟,大環境發生改變,股市就能走上一條規範的道路。」但現在的這種狀態,顯然已經背離了中國股市早期建設者們的初衷。

  內幕交易集中於行為操控

  2000年以前,中國股市一共只查處了8起內幕交易,2004年有1起。到2006年,中國股市市場規模從年初的3.06萬億元上升到年底的9 萬億元,但據不完全統計,當年證監會對61名自然人實施了市場禁入的決定,其餘38人均為涉及操縱股價和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2007年至今半年多時間,受到中國證監會處罰的內幕交易事例又有4起。

  從操作手法來看,內幕交易和基於內幕交易合謀的市場操縱大致有三種形式,第一是基於交易的股價操縱;第二是信息操縱,通過傳播虛假信息和散佈謠言影響股價;第三是行為操縱,通過控制信息發布的時間和完整程度來進行內幕交易。

  5月16日,證監會查實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存在「老鼠倉」,上投摩根的成長先鋒基金經理唐建被開除。唐建的內幕交易行為即採用了第一種形式。自擔任基金經理助理起,唐建以其父親和第三人賬戶,先於基金建倉前買入新疆眾和( 32.20,1.56,5.09%) (600888)的股票,其中,其父的賬戶買入近6萬股,獲利近29萬元,另一賬戶買入20多萬股,獲利120多萬元。

  但從如今陸續暴露出來的內幕交易事例看,目前市場的問題主要集中在第三種形式——上市公司重大消息在披露前已經泄露的情況幾乎成為常態。

  一份對深圳證券交易所全部A股上市公司1999年和2000年5類重大事件信息披露前後股價異動情況的研究報告顯示,市場往往對各重大事件提前做出反應,尤其是高送轉、重大投資事件和控制權轉移等重大利好事件的信息披露,總是能引起股價明顯提前反應和異常波動,這就表明重大事件的信息在披露前就已泄露。那些內幕信息的直接獲得者在信息披露前就集中資金買入股票,隨後,有些投資者能夠從股價的變化上得出信息從而跟進,而其他投資者(有時操縱者通過媒體等宣傳手段大造聲勢,引誘投資者大量買入)由於「搭便車」心理或「羊群效應」也會逐漸跟進,導致買入的投資者逐漸增多,引起價格上漲,於是操縱者可在高價位拋售股票。操縱者有時利用投資者對重大信息的良好預期在公告日後繼續拉抬股價,以創造更大獲利空間。

  作為全國第一家公開宣布借殼方案又被眾多同行仿效的券商,廣發證券一位高管曾經感慨到:「在找殼的過程中,我們接觸了四五十個殼,每接觸一個殼,殼的股價就有波動。」儘管2006年6月5日延邊公路才發布公告披露廣發證券擬借殼上市,但從當年3月下旬開始,該股股價就已明顯異動。其中當年5月 11日,延邊公路發布澄清公告稱「未與廣發證券就借殼上市事項有過任何接觸」,但公司股價依然充滿信心地一路上揚。到2006年6月3日停牌前,該股票在一個多月裡已經上漲了接近兩倍。從股東數來看,2006年3月31日至6月30日期間,延邊公路股東由38557戶減至28964戶,戶均持股數較上期陡然增加了33.12%,而此前四個季度,這一數據的變化每個季度平均在2.5%以下。

  2007年2月16日,電廣傳媒( 16.00,0.25,1.59%)(000917)發布業績增長公告,而在此之前的2月7日,其股價已經開始大幅揚升,公開交易信息同樣顯示,有機構席位提前大量買入公司股票。

  2月28日,三普藥業( 15.02,0.52,3.59%)(600869) 股價開始啟動,連續拉出15根陽線,其中有9個交易日漲停。而直到3月12日,該公司才申請停牌,並在隨後公告大股東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擬以其非公開發行股票方式注資。4月12日,中國證監會對三普藥業進行立案調查,其定向增發方案也被叫停。但截至4月11日,該股股價飆升幅度已經高達228.3%。相關調查發現,遠東控股有意隱瞞了定向增發行為,造成三普藥業的股票價格在3月7—9日連續三日漲停後才披露上述非公開發行股票的事實。

  同樣,由於涉及首創證券借殼上市的消息,截至3月20日,S前鋒( 31.04,1.07,3.57%)(600733)以25個交易日的連續漲停,創下了A股漲停板的新記錄。

  4月13日,*ST浪莎(600137)又創下了股改復牌首日849.3%的驚人漲幅。2006年9月1日, 當時的*ST長控( 25.34,0.90,3.68%)正式發布公告,稱四川省國資委授權宜賓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將*ST長控的57.11%國家股以7000萬元轉讓給浙江浪莎控股有限公司。當年12月 23日起,*ST長控被上證所上市部實施連續停牌。而參與*ST長控重組的上海瑞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蘇建平透露,早在去年3月浪莎控股向宜賓市政府遞交重組計畫書時,就已經有當地私募基金對*ST長控建倉。

  市場主體的投機躁動

  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中國股市進入全流通時代。而這場股改的過程,同樣也是一批新的市場主力逐漸形成的過程。

  根據全國社保基金2006年年報,截至2006年底,全國社保基金股票類資產規模為1119億元,佔總資產比例34.24%。根據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的說法,2007年社保基金股票投資在維持30%的戰略配置比例上限的同時,需要完成的投資額度預計會超過1000億元。

  中國保監會的數據則顯示,截至3月底,中國保險業的總資產達2.24萬億元,其中股票投資和證券投資基金3732.6億元,佔比已達18.3%。

  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方面,從2002年底 QFII制度正式實施以來,經過5年的發展,QFII獲得批准的投資額度從當初的十幾億美元擴大到99.95億美元。統計顯示,2007年第一季度 QFII投資股票市值為361.33億元人民幣。在中美第二次戰略經濟對話期間,中國宣布未來將QFII的額度提高到300億美元。私募基金方面,據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國剛推斷,中國私募基金規模可能在8000億—9000億元左右。

  更重要的是,在後股權分置時代,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也作為一個新的投資者群體進入二級市場。統計顯示,2007年全年,滬深兩市將有971家上市公司「大小非」解禁,股份總和達585.54億股。如果以5月中下旬的收盤股價計算,其總市值將超過6000億元。大型企業集團的整體上市也初具規模,截至2007年5月底,已明確整體上市及預期整體上市的上市公司超過70家。

  一份來自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報告《後股權分置時期上市公司監管對策研究》指出,「股改後,由於所有股份均可流通,減少了原有通過控制流通盤操縱市場的可能;但是隨著原有控股股東股份可流通,市場上佔控制地位的流通股持有人增加,使這些大股東利用控制地位操縱市場有了可能。」

  由於大股東在決策和獲取信息上的優勢,以及持股數量巨大帶來的利益更大,大股東參與內幕交易的可能性也在加大,因此全流通後內幕交易可能更加嚴重。同時,在新的國資監管架構下,委託—代理鏈條很長,信息傳遞的內部環節很多,信息保密工作的難度很大,很難避免內幕交易。在國企並購重組頻繁、國資委對國有股權變動實行事前動態監管的背景下,問題則更加嚴重。融資融券制度的實施和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的推出之後,上市公司大股東內幕交易的手法還將更具多樣性和隱蔽性。隨著市場結構的變化,機構投資者的地位和影響不斷上升,上市公司選擇性信息披露的現象將非常突出,大股東與機構投資者合謀進行市場操縱和利益輸送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5月23日,證監會宣布對天山股份( 8.10,0.33,4.25%)(000877) 前副總經理陳建良罰款20萬元,並實施5年的市場禁入。調查顯示,新疆天山股份副總經理陳建良在知悉天山股份部分股權轉讓的內幕信息情況下,利用其控制的賬戶自2004年6月21日起交易天山股份股票,到同年6月29日上述信息公告前,合計買入164.6757萬股,賣出19.5193萬股。這成為中國證監會近年來查處的首例上市公司高管利用內幕信息牟取不當利益的案件。

  但顯然,上市公司高管的這種內幕交易行為絕非只此一例。隨著2006年針對上市公司和境內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辦法措施先後出臺,上市公司管理層和員工的股權激勵機制有了制度保障。股權分置改革也為股權激勵機制提供了條件。2006年3月21日,萬科A( 25.64,2.33,10.00%)(000002)在公布年報的同時,在中國主板市場首家推出了股權激勵計畫。按照這項計畫,大約有160名萬科員工將獲得股權激勵,該年12月19日,寶鋼股份( 10.97,0.22,2.05%)成為第一家嚴格按照國資委規定設計激勵方案的央企上市公司。至此,滬深兩市公布股權激勵計畫草案的上市公司已達到41家。

  上述報告指出,在實施股權激勵機制後,管理層同其他公司一樣,存在利用大股東特殊地位操縱利潤甚至市場以獲取超額激勵的可能和利益驅動機制。如在整體上市之前刻意打壓股價,母公司未來的增長能力會以更高溢價「套現」,從而提升母公司的整體價值;再如在轉讓股權或考核業績之前拉抬股價,就可以提高大股東的經營業績或轉讓收益,管理層也可以從中獲取更多的激勵。就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而言,國有股東持股最多,同時具有絕對的信息優勢和相當的資金優勢,也存在操縱市場和股價的條件。

  與此同時,股改後還出現了非控股的流通股大股東這樣一個特殊的利益群體。與大股東相比,他們對公司沒有絕對的控制權,對公司管理參與也較少,但與其他中小股東相比,他們有能力瞭解到更多的內幕信息,並且通過股東大會、董事會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其在控股大股東和小股東之間的利益取向同樣值得注意。

  更多「一控多」上市公司的出現,也同樣給內幕交易監管帶來了難題。據長江證券研究所的不完全統計,在目前1454家滬深上市公司中,交叉持有其他公司股份的上市公司所佔比例也已超過2/3,其中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為340例。在此之前,「德隆系」、「格林科爾系」等「一控多」上市公司的關聯交易,曾經導致投資者權益遭受嚴重損失。

  另一方面,作為機構投資者的代表,基金公司的實力得到進一步加強。2000年,「基金黑幕」的揭露幾乎給中國整個基金行業帶來毀滅性打擊。直到 2003年《證券投資基金法》的通過,才使得「中國基金業發展進入嶄新階段」,2004年基金業出現了當時媒體形容的「井噴」發展。《中國證券投資基金 2007年上半年行業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7年6月30日,347只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7990.73億元,份額規模合計12584.60億份,分別是2006年底的2.1倍和2.02倍。其中,股票方向基金的數量從230只增長到251只,淨值總額從7353.37億元增加到16711.20億元,增加了9357.83億元。

  在股改後期,原有的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在減持其股份之後,包括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有可能成為新的大股東,同樣有可能引發更多的內幕交易。

  2007年上半年由於散戶的不斷湧入,由基金從2003 年以來樹立的價值投資理念開始被投機思路所取代。在所有股票普漲的情況下,原來的基金重倉股一直表現不佳,所謂的績優股也明顯弱於大勢。「對於需要賺取收益的公募基金來說,為了跑贏大盤可能甘冒風險。」一位知情人士表示,「另外對於基金經理個人來說,通過‘老鼠倉’獲得正常難以獲得的高額收入,也極具誘惑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股市財富效應下,各個政府部門也進行了大規模投資。僅在上海一地,6月19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齊奇承認,過去三年中上海某些國有企業和政府機構違規動用了63億元人民幣在股市進行投資。

  「從目前中國股市的最終股權結構來看,表面上是短期內有近3000萬新股民湧入,但實際上這些新股民在股權所佔有的比重不會太高,特別是對一些藍籌股及優質股來說更是如此。」國信證券總裁助理、綜合研究所所長何誠穎指出,「如果中國股市最終所有權仍然為不同的政府權力所主導,如政府的下屬公司、大型國有企業之間的相互持股,由於國家所有權的缺失,國內股市瘋狂炒作也就會盛行。」

  利益輸送

  2007年上半年,東北證券研究員張宗新和同事們選取了2005—2006年高送轉、業績預告、並購重組以及信息披露違規公開譴責等174個樣本事件進行研究,完成了一份名為《全流通背景下證券市場內幕操縱行為與甄別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在利好消息方面,內幕交易概率值與流動性指標沒有顯著的關係,但和公司治理指標有著很顯著的關係。內幕交易概率值和主營利潤年均增長率有著正相關關係,由於是利好信息,所以知情交易者對公司業績和成長性有著較多的挖掘,如果業績預增等私人信息提前被部分交易者獲知,那麼內幕交易發生的概率是很高的; 內幕交易概率值與盈餘管理程度是顯著正相關關係,盈餘管理程度越高,意味著內幕交易程度越高,而如果某些公司管理層為了獲得機構投資者的認同,那麼進行盈餘管理的程度是比較高的,尤其是配合股價趨勢發布利好信息; 內幕交易概率值和前三大股東比例也是顯著的正相關關係,說明大股東佔有股份越多,越容易發生內幕交易。

  根據張宗新等人的研究,內幕交易概率值和公司資產規模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係,由於規模越大的公司,越容易被市場關注,相關的私人信息越容易被挖掘和傳播,所以內幕交易發生概率越小,反之反然;內幕交易概率值與股價波動性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係,意味著個股收益波動性越大,內幕交易發生概率越高,這可能是因為知情交易者在執行交易策略時會進行拉高或者壓低股價等震盪的操作方法,造成個股波動性較高。

  對於利空信息事件,包括公司預虧公告事件與信息披露違規處罰事件的研究發現,內幕交易概率值與流動性指標存在負相關關係,即流動性越差,發生內幕交易的概率越高;內幕交易概率值和主營利潤年均增長率有著負相關關係,作為利空信息,如果業績預虧等私人信息提前被部分交易者獲知,那麼內幕交易發生的概率也會是很高的,一般市場對利空信息尤為敏感;內幕交易概率值與盈餘管理程度是顯著負相關,對於存在利空信息的公司,管理層的盈餘管理程度越高,投資者會盡量避免參與,那麼內幕交易相對會較少;利空事件的內幕交易概率值和大股東持股比例是顯著的負相關關係,這可能是由於大股東持有股份越多,上市公司治理較差,所以才會有預虧或者被譴責事件,從而容易發生和其他機構交易者勾結利用信息操縱股價等內幕交易行為。

  「目前涉及內幕交易的上市公司肯定佔到1/3。」一位私募基金負責人對《商務週刊》聲稱。據其透露,通過內幕交易獲利的行為已經呈現出專業化和組織化跡象。以某擬借殼上市的公司為例,一家有相當資源的機構派出一個小組進駐當地,以便及時獲取信息並且操作。而在一些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等項目上,全程都有二級市場的投機者參與。

  「在上市公司的股改過程中,擁有相當數量流通股份的機構投資者往往是重點公關的對象。這有利於兩者建立良好關係。而上市公司不定期召開的各種溝通會議,也方便了機構投資者從上市公司獲得非公開消息。」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另一方面,當上市公司高層想進行內幕交易時,也需要來自機構投資者的專業幫助。」

  當然,也並非所有投機者都有機會與上市公司實現合作,據其透露:「關鍵還是看資金、人脈等資源和被上市公司的認可度,這種認可既取決於以往交易安全性的記錄,也取決於機構投資者在上市公司眼中的專業能力。」

  由於能夠打出大額成交量,機構投資者也是券商極力爭取的客戶。券商往往也會以提供內幕消息作為吸引客戶的一種手段。這些內幕消息,既可能來自於券商與上市公司之間的良好關係,也可能來自於券商投行部正在進行的項目。「規模越大的機構投資者在這方面擁有的資源越多」。

  在股價操縱方面,也是既有公募基金之間的「抱團取暖」,也有公募基金與私募基金之間的「親密合作」。知情人士透露:「公募與私募基金的內幕交易最基本手法是公募基金先購進一些股票,然後鎖倉。接著,私募開始協助股價拉升,之後收益雙方分成。」

  正如上投摩根基金經理唐建事件所凸現出的問題,對於基金經理個人來說,由於法律規定不能直接炒股,在近兩年來狂熱的市場環境下,基金經理用親朋好友的身份證開戶,而自己在背後暗中操作的現象已經是屢見不鮮。而這種方式即使被發現,相關部門也很難拿出證據來證明他們的朋友利用了基金經理提供的內幕信息,因此很難實現監管和懲罰。

  70萬元擺平的監管

  目前,「證券民事賠償全國律師維權團」召集人陶雨生、宋一欣兩名律師,正在徵集因杭蕭鋼構虛假陳述而造成損失的投資者委託代理,並將向杭蕭鋼構提起民事賠償訴訟。而「000776延邊公路小股東臨時維權會」也在網上招募更多的「戰友」。由於廣發證券借殼一事,S延邊公路自2006年6月2日停牌開始,期間雖然在2006年10月11日至2006年10月19日短暫復牌,但隨後再度停牌,到目前尚無復牌跡象。由此,「因被株連而無端關起來一年之久不能交易」而「夜不能寐、度日如年、痛苦萬分」的小股東們,最終選擇了「聯合起來討要說法,索賠損失」。

  值得一提的是,在後股權分置時代的中國股市,呈現高發勢態的內幕交易正在從個人違法犯罪行為向單位違法犯罪行為方向轉移。這將給小股民們帶來雙重危害。一方面,機構之間在內幕交易的合作直接損害了其他投資者的正當利益,另一方面,由於往往依賴市場傳聞與內幕消息進行投資決策,處於內幕消息傳遞末端的小股民還有可能成為內幕交易中的最終「接棒者」。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由於美國並購浪潮的湧現,一些華爾街上的經紀商試圖通過投機購併目標公司的股票而賺取超額利潤。1986年,依靠重重內幕消息在大量並購案中攫取了2億美元的伊萬博斯基(Ivan Boesky)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起訴罰款1億美元並判三年監禁;1990年,華爾街著名垃圾債券大王邁克·米爾肯(Michael Milken)因內幕交易罪被判入獄10年並罰金11億美元。這兩大醜聞在掀起美國打擊內幕交易第一輪浪潮的同時,也加快《歐盟內幕交易指引》的出臺。該指引強制要求其成員國制定比指引原則更為嚴厲的內幕交易法律,並設立專門機構予以執行。到1998年,香港、馬來西亞、印度、埃及和荷蘭等國家和地區也紛紛宣布強化對內幕交易的監管,對內幕交易的打擊力度成為國際間不同資本市場競爭的重要要素。

  對於內幕交易,中國《證券法》第三章第四節「禁止的交易行為」也有著比較詳細的規定,比如第74條羅列了6種內幕交易的知情人,第75條羅列了7種內幕信息,第202條則規定了對從事內幕交易人的詳細處罰辦法,其中包括處以違法所得1—5倍的罰款等。

  來自中國證監會的消息顯示,目前相關部門已經建立起一套多層次聯動快速反應查處機制,從交易所、稽查局、派出機構到各業務部門,互通情報、互相配合。市場部、上市部甚至機構部都有專門的配合違規交易調查的部門或者人員,大家各有分工,如果屬於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就交由上市部負責,如果是操縱市場的就由市場部負責,而涉及到券商借殼的,則由機構部給予配合。

  3月21日,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全國證券期貨監管系統視頻會議中明確指出,目前證券市場存在著許多深層次問題,其中「市場操縱行為依然存在」,監管思路和方式的改進將成為今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的重點所在。

  目前,中國證監會正在積極遏制內幕交易行為的增長。「五一」之後短短3個交易日內,上海、深圳兩個交易所就出臺多項措施。上交所出臺的措施包括:對上市公司高管買賣自家股票的嚴格監控、對違規交易賬戶的查處、對個別違規交易賬戶許可權的限制等;深交所則規定不得使用募集資金和銀行信貸資金進行證券投資,並且對上市公司針對市場傳聞做出的澄清公告進行了規範,另外還加強對上市公司高管持股的監管和規範等。5月11日,證監會下發風險提示通知,要求各監管部門加強一線監管,繼續強化對內幕交易和操縱股價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尤其是要嚴查上市公司高管人員、證券從業人員利用內幕信息牟取不當利益的行為。

  證監會相關人士對《商務週刊》舉例說,深圳轄區內的證券公司正在對從業人員持股情況進行自查摸底。一份由深圳證監局簽發的《關於要求深圳各證券公司對從業人員持股情況進行自查摸底的通知》明確指出,根據《證券法》的規定,證券公司的從業人員不得直接或以化名、借他人名義持有、買賣股票,也不得接受他人贈送的股票。而在上海、北京等地,一些券商也開始自發進行相關從業人員教育。

  但一位證監會高層在最近一次報告會中坦承,證監會每次查處大案要案都會遇到很大壓力。分析師也表示,部分市場人士越來越善於處理內幕信息,令監管部門很難開展工作。有消息稱,目前證監會已經將《內幕交易行為認定指引》和《證券市場操縱行為認定指引》兩份草案文件呈至最高人民法院,待後者出具相應的司法解釋後正式實施。

  在杭蕭鋼構事件中,根據中國證監會的調查報告,杭蕭鋼構董事長單銀木2月12日在講話中表示,公司贏得了國外的大項目,2007年將是一個新的起點。該公司員工立刻開始買進該股,從當天起該股連續5天漲停。2月15日,該公司宣布獲得了安哥拉項目的合約,價值300億元(39.3億美元),是 2006年全年收入的15倍以上。這項交易推動杭蕭鋼構股價大幅上揚。但最終,證監會只對包括單銀木、羅海峰在內的公司5名高管給予警告和70萬元罰款。這一罰單被比喻為「一部蹩腳的偵探小說」,「先是破綻百出,隨後一頭霧水,最終極度泄氣」。有市場人士由此質問到: 「當最被市場關注的‘事件’可以用70萬元擺平的時候,內幕交易等違法行為會不會有恃無恐?」

  「監管部門嚴格監管的關鍵在於執法成本與執法意志。」張宗新表示,「如果在賬戶管理上沒有更新措施,所謂的‘監管內幕交易’只是一句空談。」在他看來,監管層應該加大對交易行為的關注力度,加強監控技術的開發,建立甄別內部信息交易行為的實時監控系統,以及利用民間輿論和中小股民的力量,對不法行為進行內外部監督。
本文留言

作者張婭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