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從泥沽寨到天津衛

 2007-07-21 03:0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曉日三汊口,連牆集萬艘

  唐宋時期,天津一帶的桑蠶業和鹽業逐漸興旺,加之重兵屯駐,居民也逐漸增多,其中有一個較大的居民點,在北宋時叫做泥沽寨,在金代時則稱為直沽寨,位於海河(北宋時稱為界河)干流、衛河(南運河)、子牙河的會流處,也稱為三汊口,其位置大致在今天津市區的獅子林橋附近,這就是天津市早期發展的基點。

  元朝時在不僅直沽寨附近設置「兵馬司」,實行軍墾,開闢鹽場,而且在設立了海運米倉和多處儲糧倉所,又在漕船集中的海河西岸興建天後宮(俗稱娘娘廟),因而街市日漸繁華,尤其在宮南、宮北大街的海河沿岸,更出現了「曉日三汊口,連牆集萬艘」的繁榮景象。元朝延?v三年,即公元1316年,便按照「海濱津渡」的意思,把直沽寨改稱為海津鎮,成為元大都的重要門戶。後來,人們還常把天津別稱為「津門」、「海門」、「津上」等,都由此而來。

  筑城設衛,漕運樞紐

  至於天津這個名字,則是在明朝初年才有的。朱元璋第四子,鎮守北京的燕王朱棣,曾經領兵從直沽渡河南下,並最終攻下應天府,奪取了惠帝(朱元璋長孫)的帝位。朱棣(明成祖)即位之後,便頒旨將海津鎮改名為天津,意思是「天子經臨的津渡」。1404年開始修筑城牆,設立「天津衛」、「天津左衛」、「天津右衛」,重兵駐防,這就是「天津衛」一名的正式起源。

  明朝初年的筑城設衛,天津的人口驟然增加,聚落的範圍也從三汊口的沿河一帶擴展到今日的舊城區以內。同時,天津作為京杭運河漕運樞紐的地位,也日益顯示出其重要性。從明初到明朝中葉,天津迅速發展,名雖為衛,但規模已與大都會相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