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臺灣解嚴二十年回顧戒嚴是非功過

 2007-07-14 06:2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1987年7月15日,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解除了臺灣的戒嚴令,結束了由其父蔣介石實施的長達40年的嚴格管制。

二戰後日本把臺灣島歸還給中國國民黨,國民黨在控制臺灣後不久就在維持公共秩序方面出現問題。

民進黨立法委員湯火聖說,國民黨破壞了日本殖民時期臺灣和諧的平衡。他說:「以前很少有小偷,我們出門的時候根本不用鎖門。後來,國民黨來了,他們破壞了許多社會基礎結構,因此他們需要施行戒嚴令來統治臺灣。」

1949年中國內戰結束,共產黨取得勝利,國民黨逃到臺灣,從此臺灣就同中國的其他部分分開統治。國民黨宣布臺灣島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數以萬計的國民黨軍人和他們的家庭以及其他逃離共產黨統治的普通民眾來到臺灣。

中國認為臺灣島是其領土的一部分,多年來一再重申臺灣政府如果宣布臺灣獨立則採用武力收回臺灣。

*熱切盼望解除戒嚴*

湯火聖說,戒嚴令實施期間,政府管制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他說,那時候,他從來都沒感到有人身自由,無法放鬆,熱切盼望解除戒嚴令。

作為駐華盛頓的臺灣最高外交官員,陳錫蕃大使於2000年退休。他說,有些人隨意批評國民黨,有欠考慮。他強調說,應該放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看待這段時期。

他說:「我必須先說明,戒嚴令確實不好,但是是否可以說,它是一種萬不得已的選擇呢?政府採用強制手段是遏制共產黨擴張和捍衛中華民國的必要措施。」

陳錫蕃認為,如果中國威脅一減退就立即完全解除戒嚴令,那將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他說,國民黨領導人蔣介石和接替他擔任總統的兒子蔣經國有條不紊地為民主做好了準備。

陳錫蕃說,蔣氏父子從土地改革開始,繼而推行地方選舉,建立義務教育,高等教育招生採取擇優錄取,通過考試競爭錄用公務員。

臺灣島的防禦加強,經濟繁榮,許多人開始對戒嚴令感到不滿。臺灣現任總統陳水扁在1979年為臺灣南部組織人權日活動的民主活動者辯護,從此走上政壇。

當年示威遊行者與政府軍發生衝突,後來這次事件被稱為「美麗島事件」。儘管陳水扁敗訴,但是他的辯護削弱了國民黨政府在國內外的形象。

*臺灣商人在中國大舉投資*

另外一些侵犯人權的行為使國民黨政府失去民心。最終,第一個反對黨--陳水扁的民進黨於1986年成立。儘管戒嚴令嚴禁成立反對黨,但是,民進黨的誕生已經清楚地表明瞭戒嚴令的解除只是時間的問題。

除了結束對政治活動的管制,戒嚴令的解除還使臺灣居民到中國大陸旅行更加容易。現在,臺灣商人在中國大舉投資。

陳錫蕃大使說,解除戒嚴令併發展完全的民主制度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國際社會對臺灣的看法--以及中國對自己的看法。

他說:「當然其他國家可能民主制度更為健全,但是,如果你到中國大陸對人們說‘ 你應該效仿我們臺灣,’他們會說,‘算了吧,你們實行民主已經這麼久了。’但是現在不需要做任何宣傳,他們就能看出不同,無法再用‘你們實行民主已經這麼久了’這樣的話來打發我們。其實並沒有多久!」

2000年陳水扁當選臺灣總統後,國民黨就失去了對政府的控制。陳水扁於2004年獲得連任,但是根據法律他不能尋求第三個總統任期。

國民黨已經開始明年的大選的競選工作,現在距離國民黨向完全民主邁出第一步,已經過去了整整20年。
来源:VOA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