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失衡未解 美歐對中漸趨強硬
中國經濟每年10%成長率的快速增長,其代價是貧富差距的擴大以及賠上全球的環境。5月份舉行的美中戰略經濟對話中,雙方依舊無法就解決長期貿易失衡問題達成共識;最近剛在布魯塞爾結束的歐中經貿混委會上,雙方也是歧見重重。如何與中共在貿易失衡問題上打交道,成了歐美西方民主國家所需要面對的嚴肅話題。
中共與西方沒有共同價值觀
據《華爾街日報》報導,在克林頓和布希當政期間,美中兩國以各種名目進行的雙邊談判從未中斷過。藉助被人為低估的人民幣匯率以及巨額出口補貼,中國的貿易順差已經達到相當於其國內生產總值(GDP)8%的水平,其中大部分是對美貿易順差。
中共的經濟政策導致美國每年損失2,500億美元的產值。
在環境方面,中國很快就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中國每年增加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超過了西方國家的減排量。儘管西方很多人認為中國經濟實力強大,但它卻聲稱自己還太窮,因此無力參與到解決全球變暖問題的責任機制中來。
布希政府建議全球大國進行對話,以達成一項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協定。但這些建議的成功機率非常低,因為中共領導人與西方民主大國沒有共同的見解和價值觀。
熟悉中共本質的分析人士指出,歐美政府在中美貿易問題上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即美國、西歐等都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但是在中美貿易問題上,美國自始至終用市場經濟學原理來研究中美貿易問題,乃至處處被動。
西方各大國之所以要在商業和環境方面達成國際協議,是因為他們希望共同維持一個互利的國際經濟格局,並保護全球的共同利益。但在中國共產黨看來,西方式的商業和環境合作會阻礙其經濟發展戰略的執行,並會威脅其對權力的控制。
由於中共政府不是通過自由選舉產生的,因此它必須以經濟高增長來取悅國人,即使這意味著要犧牲其他國家的繁榮和毀壞全球環境。因此,中國迴避承擔與其經濟成功相適應的國際義務,它還鑽國際規則的漏洞,並因西方國家在如何對待中國不負責任的行為問題上無法形成共識而獲益。
《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認為,給中國以大國地位,讓它參與到各種多邊對話中來,這起不到什麽作用,因為共產黨更關心它對權力的掌控,而不是使中國成為國際社會中一個受尊敬的利益相關者。西方民主國家必須承認這一令人不快的現實,不能將他們彼此打交道的方式套用到與中共的交往中。
歐中貿易失衡加劇 歐盟失去耐心。
另外一方面,歐盟統計局6月15日報告說,今年頭3個月,歐元區13國對中國的貿易赤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達到281億歐元,約374億美元。歐盟目前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而中國則成為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面對雙邊貿易失衡加劇,歐盟官員對中國的態度轉趨強硬。
據美國之音報導,剛剛在布魯塞爾結束的歐中經貿混委會上,雙方進行了激烈的交鋒,雖然就啟動和完善1985年「中歐貿易與經濟合作協定」等12個方面達成了共識,但在一些關鍵議題上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在這次會談中,中方最主要的目標是說服歐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歐盟方面對此堅決拒絕。歐盟貿易專員曼德爾森一改昔日彬彬有禮的風度,以嚴厲的措辭表達對中國的不滿。
他對中國處理的諸多問題感到不滿,歐盟跟中國的貿易關係是不平等的,許多歐洲國家正在失去耐心,壓力與日俱增。曼德爾森還直斥中國的貿易政策的各個方面都「不合邏輯」、「站不住腳」、「無法接受」。
曼德爾森聲稱,歐盟無法再忍受與中國的貿易赤字,並警告說,若是中國不控製出口,他就會採取報復措施。而美國在跟中國舉行了第二次戰略經濟對話之後,國內的保護主義情緒不僅沒有得到安撫,而且更加強烈。國會議員們正在積極推動在匯率問題上對中國的懲罰措施,他們尤其認為中共刻意把人民幣匯率控制在低水平。
報導說,美國試圖勸說中國成為國際社會中一位負責任的成員,但它的努力已經失敗。雖然一些懲罰會降低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但特別待遇和無休止的談判並不能讓中國變得更負責任。中國經濟放慢腳步將有助於瓦解共產黨對權力的控制,或許還能促進中國社會的民主化變革。這對所有人都有好處。
看中國首發
- 關鍵字搜索:
-
貿易
來源: 看中國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本文短網址: http://m.kzg.io/b5q9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