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五月五避疫養生說端午

 2007-06-19 22:2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陰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或稱五月節,是中國民間年節中一個重要的節日之一。傳說中,是為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投汨羅江而亡的屈原,因此又稱為詩人節。
話說端午,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習俗,除了賽龍舟、家家戶戶插艾葉菖蒲、挂香包外,就讓我們來談一談最重要的主題:喝雄黃酒及令人垂涎三尺的粽子。
雄黃酒香除瘟疫
端午飲雄黃酒是從白蛇傳的愛情傳說中,發展出來的避邪習俗。炎炎五月天,正逢暑氣始盛之時,很容易孳生病媒蚊等傳染病,古人稱為「毒月」,認為雄黃具有殺菌、解毒、避邪的功能,根據《本草綱目》記載:「雄黃味苦甘平寒,殺諸蛇蟲毒。」有此可知,雄黃酒在早期是用來驅瘟解毒。
其實,喝雄黃酒是很危險的,近年來以科學方式分析出,雄黃是含有「硫化坤」的一種礦物,也是提煉砒霜的主要原料,喝了雄黃酒就相當於吃了砒霜,會有中毒的情況發生,宜避免,時至今日,這種習俗已漸漸從「飲用」改為「淨灑」的方式。
雄黃中毒的症狀主要是上吐下瀉。解毒的方法則可用防已(中藥材之一種)9克,或生甘草1份、綠豆2份,一起煎煮成濃汁服用即可。
五月粽香情
相傳屈原投江自盡後,楚人哀痛之餘,為免江中魚蝦吃了屈原身體,遂以粽子投江餵食。最早出現的應屬西漢的「梟羹」,一直到晉朝的「角黍」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就是今天的粽子。當時的粽子是以黍為主要材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任何餡料。但在今天我們所看到的粽子,因地方不同造型也有所差異,而餡料都是特別精心研製,可說是五花八門別具特色。
粽子是以糯米為主要原料,配料原則有甜、咸之分,再以碧綠的箬葉或竹葉裹粽,煮熟後的清香味,足以令人食指大動。咸的口味一般餡料有滷肉、火腿、筍乾、蝦米、蛋黃等,甚至在現代吹起保健養生風,還巧別心思以鮑魚甘貝、紫米山藥、香菇、栗子等為餡料,市面上亦可發現低熱量的蒟箬粽、口感香Q的水晶粽。
甜的口味則不外有豆沙、蓮蓉、棗泥、八寶等,閩南地區的粿粽(又稱白粽)及鹼粽更是別具一番風味。鹼粽是在糯米拌上鹼汁(俗稱庚油)蒸熟而成,具有軟Q、滑的特色,冰過後沾上果糖或白沙糖食用特別可口。只是粽子皆用糯米製成的,較不易消化,且熱量高對腸胃不好的人和老年人還是要適量食用為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