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家要從美國搬回北京,為了要搬那些東西回去正在頭痛不已。沙發,床墊,還有很多的床上用品,算了算,差不多要一個集裝箱。倒不是為了節省,而是根據他們自己在北京已經有的不短的生活經驗,在北京要買到同樣質量的東西,要麽是找不到,要麽就是價格貴得離譜,質量還不一定好。而有意思的是,這些他們在美國使用的產品,雖然是美國的品牌,但是其實都是來自於中國製造。
原來他們還不算誇張,和一個來自上海的朋友聊起來,她說,她的媽媽每次來美國看她,都要帶上一瓶在美國買的洗潔精回去,雖然同樣的品牌,在上海也可以找到合資公司的產品,但是一比較,發現去污力還是在美國銷售的產品要強一些。當然,帶回去的產品,生產地也是中國。
從這一點上,覺得美國人絕對是沾了全球化的光,不然的話,美國人怎末可能用到如此價廉物美的日用生活品。不少的美國政客在批評全球化使得美國喪失多少工作機會的同時,卻忘記了想一想,這些年來,美國人的日常開支因為這些低廉的產品而減少了多少。
不過馬上聯想到這樣一個問題,既然如此多的產品來自於中國,中國的企業應該從這些產品出口裡面賺取了不少的利潤。結果查了一些資料,發現情況並不是我歡迎瀏覽ddhw.cn想像的這樣樂觀。中國出口的大多數是加工貿易和貼牌生產的日用品。看到這樣一個例子,比如在美國銷售的芭比娃娃,雖然是在中國生產,但是娃娃的頭髮從日本進口,橡膠從東南亞進口,布料則是來自於越南,於是中國最後只是賺取了0.35美元的加工費。而且,如果加上對於這些來料加工工業對於環境產生的影響,以及匯率影響的話,中國的加工工廠的利潤是相當的低的。這也就是為什麽會出現大量的血汗工廠,因為製造商希望能夠盡量地的控製成本,在已經微薄的利潤裡面,能夠在摳出一點點錢來。最弱勢的,當然是那些工人。
說到上面朋友的母親的例子,我自己也深有體會。在北京生活了兩年,結果不少的日用品是從香港帶過去的,第一是在北京的選擇要少,第二則是一樣,同樣的國際品牌,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生產的款式和質地就是和其他國家和地區不太一樣,有的價格一點點也不便宜,有的雖然便宜一些,但是你會覺得,和這些產品的質量比較,如果不是掛著國際品牌,實在是看不出來好在哪裡,覺得花這些錢很不值得。
對於這一點我一直覺得非常的好奇,如果說,中國的企業生產的一些產品算不上價廉物美,可能是在生產環節的控制標準上還不夠高,因為所有的代加工產品,收貨方是相當的苛刻的,這就導致製造成本的上升。那麼這些合資企業呢?生產技術和工人的技能肯定沒有問題,原料他們也可以進行全球性的採購,挑選最便宜的。為什麽到現在還是有那末多的人覺得,在中國國內市場的這些同樣品牌的產品質量比不上他們在本國銷售的呢?為什麽中國人要付出相對來說更多的錢來消費在這些產品上面呢?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都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