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識份子的言論自由

2007年2月至4月,北京的《炎黃春秋》雜誌陸續發表三篇呼籲中共進行民主改革的文章,這三篇文章包括二月號刊載前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謝韜所寫的「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三月號刊載「沒有民主就沒有共產黨」,四月號刊載中共前中宣部長陸定一之子陸德的文章,表示陸定一主張媒體應該負起監督中國共產黨的責任。

其中,造成最大迴響的是「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一文,作者謝韜是中共的革命老幹部,曾經擔任重慶《新華日報》記者、延安新華總社編輯,中共建政以後,歷任《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編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副社長、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副校長等,謝韜在「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這篇文章中指出,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思想已經否定了暴力革命以及共產主義,走向和平的「民主社會主義」,民主社會主義制度可以調和社會主義制度與資本主義制度,化解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仇恨,使社會主義運動成為和平的、理性的進化過程,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列寧過於強調暴力的社會主義理論,已經和馬克斯分道揚鑣,謝韜同時呼籲中共必須進行政治體制改革,民主社會主義模式是以民主為核心,只有透過民主憲政才能根本解決貪污腐敗問題,否則中共政權將走向失敗。

《炎黃春秋》連續三個月發表敏感的政治民主議題,但是至今沒有受到嚴厲的懲處。中共宣傳主管機關決定不公開譴責,僅將刊載「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的二月號從網上刪除,並在一些內部會議中表達反對立場而已,但是,不是所有媒體都可以受到這種言論自由的保障,2006年的「冰點事件」就是一個截然不同的例子。

《炎黃春秋》之所以獲得特別待遇,與其背景息息相關。《炎黃春秋》創刊於 1993年,主管成員大多是有革命經驗的老幹部,現任社長杜導正,曾任廣東《羊城晚報》、北京《光明日報》總編輯,還曾經擔任中共新聞出版署署長,他是中共現任主管意識形態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的老上級,這是近期《炎黃春秋》安然無恙的原因之一;副社長吳思,因為出版《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遊戲》一書而聲名大噪;另一位副社長楊繼繩,原任《新華社》高級記者,因報導與中共前總書記趙紫陽的對話,引起海外囑目。

此外,《炎黃春秋》的主要支持力量還在其作者群及讀者群,該刊主要刊載歷史評論文章,著者以中共黨內元老、作家和學者為主,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此外,大陸許多自由派「老革命家」也都支持這份刊物,包括曾任毛澤東秘書的李銳,以及曾任廣東省委書記的任仲夷,以及胡績偉、杜潤生、於光遠、朱厚澤、閻明復等多位黨內元老都曾在刊物上撰文發表,因此該刊深受大陸黨內民主派歡迎,這也是中共中央特別容忍《炎黃春秋》言論尺度的原因。

然而,這種特殊待遇是源自於刊物創辦者與閱讀群的特殊背景,而不是來自於政治制度對於人民言論自由的保障,換言之,在中共決定是否取締某一份刊物時,人治色彩仍然非常嚴重,這種「因人而異」的標準將會是中共邁向社會主義法制的一大障礙。(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