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醫生 到家看病清便盆

「看到老人張開缺牙的嘴笑了,心中就感到很安慰。」嘉義長鴻診所醫師李長鴻行醫多年,近年加入社區醫療群照護老人,雖然一開始曾被誤為詐騙集團,但他因此體會更深層的人生及醫者父母心的真諦。

李長鴻原是嘉義基督教醫院內科醫師,後來開業,與同是醫師的太太一起經營診所廿多年。李長鴻昨天在一項社區老人照護研討會中,分享他從悠閑的開業醫師「轉型」為病患倒便盆的小鎮醫生心情。

李長鴻以前每當診所下午休息,就和太太打球丶享受人生,但四年前加入嘉義基督教醫院社區醫療群,開始照顧四十多個家庭的病人,雖犧牲休閑時光,卻得到更多。一開始,病人不認識他,也不相信有醫師到府服務這等好事,當他打電話通知病人家屬要去拜訪,竟被當成詐騙集團而挂掉電話。

四年多來和這些患者搏感情,現在每到下午,李長鴻夫婦就開著車,一起到病人家中訪視,李長鴻說,他常思索著:「醫師的成就在哪裡?」融入病人生活後,才發現醫師可做的事很多。

李長鴻服務的一個家庭,兄妹兩人是盲胞,靠媽媽賣面維生,原來,這家人父親有第一型先天糖尿病,兄妹在學齡前就發病,國中時兩人都因為糖尿病失明,兄妹倆現在快卅歲,無法工作,只能靠老媽媽賺錢養家。

李長鴻說,這家人的房子不大,但整理得很乾淨,社工師提醒糖尿病兄妹要按時服藥,一直效果不彰。「這對兄妹很退縮,哪裡都不去,只關在家裡,我鼓勵他們要多運動,即使在家甩甩手也好。」後來這對兄妹聽進他的話,開始按時吃藥,令李長鴻很欣慰。

有醫師埋怨做這類居家訪視,變得有如「社工醫師」,但李長鴻認為,醫師若能從身體和心靈治好病人,成就感更高。還有位近八十歲的單身退伍軍人,獨居在朋友提供的小房子內,老先生關節不方便丶一隻眼睛失明,「我進他房間,看到便盆就放在床邊,房間很臭。」李長鴻每次去看他,也順便替他清便盆。

李長鴻給病人的名片,上面印有「廿四小時醫療照護諮詢服務」,連夜間諮詢電話都附在上面,「醫師要走出去!」李長鴻覺得,醫師不是關在診所內的賺錢機器,而是走入人群的社會關懷者。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