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神傳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和為貴」與「和氣致祥」是中華文化價值觀的取向之一。「和氣致祥,乖氣致異。」一語源自《漢書.劉向傳》,儒家思想中則提倡「以和為貴」。《論語.學而》中記載,孔子晚年時,弟子有子云:「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意思是,王者之道,和氣為先,和氣是最可貴的禮節,也是最美的德行,大事小事均依此為準。
《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一章講述的是趙國舉兵之事,但是從另一個側面,展示了藺相如的禮讓胸懷,他為了 社稷之安,三次禮讓廉頗,終使廉頗心悅誠服。縱覽古今,但凡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無不襟懷坦蕩,度量恢宏。相比之下,心眼狹小,不僅於他人沒有好處,就是於自己也是得不到任何好處。人與人鬧翻,否定他人,就會使自己孤掌拍不響,獨木不成林,必須盡快另找合作者。比方說,耳能聽,眼能看,嘴能吃,鼻子能聞,手能靈巧地做事,腳可以行走千里,都有獨具的功能。不能彼此廢棄,也不可能相互代替。就像萬家眾技,各有所長,因而各有自己的用途。雖然如此,但都只是一技之長,不能全面。
三人同心,其利斷金。這個道理人人都懂,卻未必人人都能做到。魚兒成群游躍,大雁結隊飛行。人們生活在世上,也必須建立互相合作和依存的人際關係。然而,隨著現代社會道德水準的下滑,世風日下,所謂「適者生存」,為了個人的生存與發展不擇手段,而「鬥爭哲學」更是使中國人在人際關係方面互不信任,彼此為近敵。人們在關係鬧翻時就失去了理智,合作的關係就被破壞了,都把對方視為仇敵,並把對方說成是一無是處,一錢不值。在日常生活中,因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口沫橫飛,大動肝火者俯拾皆是,因胸襟狹窄而妒人之才、嫉人之能、排人之論、擠人之議、譏人之誤、諷人之缺者也大有人在。
一個人如果貪心太重,追求自己本分之外的利益,爭吵毆鬥也就難以避免了。2005年底,在北京726路的公交車上,女售票員與一位剛14歲的女孩因為過站補票問題鬥起了口角,接著雙方互不相讓,發生了肢體衝突,女孩當場暈倒,後因搶救無效而死亡。
因此,理解「和為貴」、「合則全」的人,都會從大局考慮,胸懷謙讓之心,不與人吵鬥,不爭強好勝。人與人之間只有真正建立了和諧的合作關係,才能事業發達,社會和睦。那麼,怎麼才能達到「和氣致祥」的境界呢? 第一是要有寬容忍讓的博大胸懷。只有做到「有容」「無慾」,像大海那樣笑納百川,像高山那樣巍巍矗立,才能拓寬自己的心胸。 第二則是凡事養成一個慈悲祥和的習慣,遇事不浮躁、不輕易動怒,不因小事與人結怨,一時的禮讓,可能會使人帶來一些物質利益上的小損失,但如果從長遠的觀點去思考一下,可能就會得到比失去的更多的那一部分。 和氣致祥,事情本來如此。@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一章講述的是趙國舉兵之事,但是從另一個側面,展示了藺相如的禮讓胸懷,他為了 社稷之安,三次禮讓廉頗,終使廉頗心悅誠服。縱覽古今,但凡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的人,無不襟懷坦蕩,度量恢宏。相比之下,心眼狹小,不僅於他人沒有好處,就是於自己也是得不到任何好處。人與人鬧翻,否定他人,就會使自己孤掌拍不響,獨木不成林,必須盡快另找合作者。比方說,耳能聽,眼能看,嘴能吃,鼻子能聞,手能靈巧地做事,腳可以行走千里,都有獨具的功能。不能彼此廢棄,也不可能相互代替。就像萬家眾技,各有所長,因而各有自己的用途。雖然如此,但都只是一技之長,不能全面。
三人同心,其利斷金。這個道理人人都懂,卻未必人人都能做到。魚兒成群游躍,大雁結隊飛行。人們生活在世上,也必須建立互相合作和依存的人際關係。然而,隨著現代社會道德水準的下滑,世風日下,所謂「適者生存」,為了個人的生存與發展不擇手段,而「鬥爭哲學」更是使中國人在人際關係方面互不信任,彼此為近敵。人們在關係鬧翻時就失去了理智,合作的關係就被破壞了,都把對方視為仇敵,並把對方說成是一無是處,一錢不值。在日常生活中,因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口沫橫飛,大動肝火者俯拾皆是,因胸襟狹窄而妒人之才、嫉人之能、排人之論、擠人之議、譏人之誤、諷人之缺者也大有人在。
一個人如果貪心太重,追求自己本分之外的利益,爭吵毆鬥也就難以避免了。2005年底,在北京726路的公交車上,女售票員與一位剛14歲的女孩因為過站補票問題鬥起了口角,接著雙方互不相讓,發生了肢體衝突,女孩當場暈倒,後因搶救無效而死亡。
因此,理解「和為貴」、「合則全」的人,都會從大局考慮,胸懷謙讓之心,不與人吵鬥,不爭強好勝。人與人之間只有真正建立了和諧的合作關係,才能事業發達,社會和睦。那麼,怎麼才能達到「和氣致祥」的境界呢? 第一是要有寬容忍讓的博大胸懷。只有做到「有容」「無慾」,像大海那樣笑納百川,像高山那樣巍巍矗立,才能拓寬自己的心胸。 第二則是凡事養成一個慈悲祥和的習慣,遇事不浮躁、不輕易動怒,不因小事與人結怨,一時的禮讓,可能會使人帶來一些物質利益上的小損失,但如果從長遠的觀點去思考一下,可能就會得到比失去的更多的那一部分。 和氣致祥,事情本來如此。@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和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