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政府組織改吃皇糧被疑變質

中國消費者協會從2007年起開始享受750萬元人民幣財政撥款,從非營利社團變成吃皇糧的組織。此事引起更多的人開始關心中國非政府組織的生存力、社會監督力度與公信力的問題。

*輿論指責被政府收編*

中國消費者協會網站介紹說,這個1984年成立的全國性社團組織的宗旨是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網站說明中消協的經費來自兩部分,一是政府資助,二是社會贊助。但是從2007年開始,中消協的全部運營費用將從中央財政撥發的750萬元撥款中支付 。

消息一出,中國不少輿論指責中消協被政府收編,從此無法保持非政府組織的獨立性,無法行使監督政府的職能。與此同時,中國眾多的環保、愛滋病防治、教育、扶貧等非政府組織正面臨相當大的籌款困難,人們擔心這些非政府組織是否也會紛紛起而效仿,或歸屬政府,或暗地裡變非營利組織為營利組織。

*非政府組織生存環境艱難*

中國非政府組織生存環境艱難是一個被普遍認知的問題。致力於中國環保與青少年教育的非政府組織「根與芽」北京辦公室的艾麗卡.赫爾姆斯女士說,非政府組織近年來在中國日益湧現,但對中國民眾來說仍然還是一個新現象,因此這些組織首先要為生存奮鬥。該組織作為著名動物保護人士珍.古道爾成立的研究會中國分支也不例外。

赫爾姆斯說:「向非政府組織和慈善組織捐款對中國民眾來說還是一個非常新的理念。我們組織得到的資助來自在華的外國企業,而不是中國的有錢人或者中國企業。」

國際知名慈善機構--英國樂施會(也稱為牛津救災組織)在中國同樣存在籌款問題。樂施會中國項目經理王雲仙女士說,他們在中國的扶貧項目其經費不是來自中國民眾的捐款,而是來自香港民眾捐助的善款。

中消協過去數年也經歷了經費短缺的問題。其律師團團長邱寶昌律師被媒體引述說,「在中國,消費者協會是社團組織,但卻沒有會員,不能像其他社團那樣收取會費,而國家撥款非常有限」,因此很難有像美國那樣的功能齊全的實驗室,很難對消費產品做各種測試。

*非政府組織的獨立性和公信力*

美國之音在給中消協打電話時,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政府撥款屬於正常,現在完全是媒體在炒作。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家教授胡星斗認為,中消協變身吃皇糧引起輿論關注,一方面反應了真正的非政府組織在中國很難立足,大部分中國非政府組織、各種民間社團、協會都需要挂靠官方,否則連註冊都困難。另一方面,他認為,正是由於這種挂靠使得中國的非政府組織沒有了獨立性,失去了公信力。例如,在中消協認證、獲得國家免檢產品稱號的「歐典地板」被曝光是假冒產品後,中消協的公信力受到極大損害。

胡星斗說:「正因為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法人組織,就可能不珍惜自己的信譽,認為反正自己的組織在很大程度是官辦的,因此他們可能會存在非法行為,或者有不珍惜自己信譽的行為,比如在評級、評定的時候,或者在介入某些事件時,它可能收費、可能偏袒一方、可能暗箱操作。這些都是違背NGO精神的,因為NGO組織本身就應該公開透明。」

胡星斗教授希望,中國通過立法的方式促進非政府組織的發展,因為非政府組織代表了一種公民精神,一種自治理念和公民參與的價值觀,對政府職能的缺位或者無效率,對社會穩定,都能發揮積極的作用。
本文留言

作者陳蘇2007年4月18日華盛頓報導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