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轟動世界的敦煌食文化

 2007-04-18 06:3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一九00年六月二十二日,敦煌莫高窟下寺的王道士在清理洞窟積沙時,無意間發現了藏經洞,從中出土了公元四至十一世紀的佛教經卷、社會文書、絹畫、法器等文物五萬多件。這些文獻被稱為「中國中古時期的百科全書」、「古代的學術海洋」。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這些文獻中,保存了大量唐宋時期的飲食資料。這使我們有機會回到一千多年以前,看看當時的敦煌人吃什麼?怎樣吃?請看本報記者張冬梅與敦煌研究院副研究館員高啟安先生的訪談錄———敦煌屬於乾旱的沙漠性氣候,但由於緊靠祁連山,以祁連山雪水為源的黨河、宕泉河、疏勒河等流經敦煌,給敦煌帶來了豐富的地下水,是典型的綠洲農業區記:高先生,從敦煌文獻看,當時敦煌人是一種什麼樣的飲食結構?高:敦煌人的食物原料以農業、牧業產品為主,以發達的園林和一定的採集、狩獵食品為補充,是較為完善的食物結構體系。它滿足了敦煌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第一需要,也是敦煌歸義軍政權能長期獨立存在的物質基礎。

  記:豐富的水資源是否給敦煌帶來了發達的農業?敦煌人的主食都有哪些?高:考古證實,敦煌的農業開發相當早。最遲在新石器時代,敦煌就有了加工原糧的石磨器。根據敦煌文書記載,唐五代至宋,敦煌種植的糧食作物中,麥類有小麥、大麥、青稞、羅麥、蕎麥等;殼類有粟、黍、粳米;豆類有豌豆、蓽豆、黑豆、大豆、豇豆、小豆、雁豆等。除此以外,敦煌人還採集一定的草籽充當荒年的食物。

  記:畜牧業的發展狀況如何?敦煌人的副食豐富嗎?高:還是比較豐富的。敦煌有比較發達的畜牧業,牛羊等家畜是肉食和乳品的來源。敦煌自古就是多民族雜居的地區,各民族的飲食習俗在這兒或多或少留下了蹤跡。唐代吐蕃統治過一個時期,吐蕃人喜愛乳食的習慣也影響了敦煌人。敦煌人喜歡狩獵,周圍有野兔、野馬、野駱駝、盤羊、黃羊等,許多文獻記載他們有「獵戶」、「黃羊兒」、「野味」等字樣和「網鷹」、「捉鷹」活動,說明打獵活動不僅僅是敦煌貴族的消遣活動,也是他們獲取肉食的手段之一。

  敦煌的油料作物有胡麻、大麻和紅藍,也可能已栽培油菜籽。

  記:當時的敦煌都有哪些蔬菜?高:唐宋時,敦煌已有堪稱發達的園囿經濟,除了私人經營蔬菜的種植和買賣外,許多寺院都擁有菜園,品種有蘿蔔、生菜、蔓菁、蔥、蒜、韭菜、葫蘆、豇豆、苜蓿等。敦煌人還採集一定的野生植物和菌類,如草豉、薺菜、菌子、馬芹子等,用以補充蔬菜的不足和改善口味。

  記:敦煌號稱「瓜果之鄉」,當時都有哪些水果?高:敦煌瓜的栽培歷史很長,早在漢代,敦煌的優質瓜就很有名,東漢明帝時已作為貢品。瓜的種植面積也非常大。有一件敦煌文書記載,沙洲各渠就有十幾家瓜園。

  敦煌的果類有葡萄、梨、柰、果子、桃、杏、棗、胡棗、胡林子等,幾乎包括了當時中國北方所有的水果。

  記:敦煌人的調味品有哪些?是否也像今日的西北人一樣愛吃酸?高:敦煌人的調味品有花椒、生薑、鹽、豉、醋、醬、漿水等。

  花椒和生薑來自外地,以「秦地生薑」為上乘;其他調料均在當地製作。敦煌人嗜酸,文獻中不僅記載寺院自己釀造醋醬,而且用原糧去街上換取。說明當時敦煌有不少釀造醋醬的作坊。漿水是一種通過將蔬菜發酵而產生的酸菜水,有解暑、降溫、化膩、利消化的功效,至今仍是西北人喜食的一種調味品。

  和當時中國北方廣大地區一樣,敦煌人的主食以各種餅為主,這一方面是因為小麥以及加工成的面已取代粟和黍成為主食,也因為從漢代開始,餅類食物逐漸成為北方人喜愛的食物記:敦煌都有哪些餅?高:敦煌餅類食物的名稱有近三十種之多,比任何史料中出現的都多,有胡餅、餼餅、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