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黃偉國:追星悲劇震撼港人

 2007-04-16 23:2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內地蘭州女子楊麗娟自十六歲起迷戀港星劉德華,不讀書不工作,至今三十歲尚不能獨立生活。父母親為滿足女兒願望,賣掉房子傾家蕩產資助女兒追星,包括購買有關劉德華產品、籌措旅費追逐行蹤、買演唱會高價門票等。今年三月份,窮愁潦倒的一家三口到香港參加歌迷會活動,希望楊女獲得單獨見劉德華的機會,但只能如其他歌迷般集體會見。三月二十六日,父親楊勤冀留下遺書在香港跳海自殺,以一死控訴劉德華「冷漠無情」!

這宗狂迷悲劇成為香港人多日來熱論焦點,極具震撼性,內地一些人的偏執異常言行,也實在讓港人嘆為觀止。
首先,是楊氏一家三口的歇斯底里,將自己置於受害人地位,不由分說將劉德華判定為「冷漠無情」。楊父遺書指,楊麗娟希望「見一面而已,不圖錢,不圖名,不圖利」,埋怨劉德華不願特別接待其女兒。楊母指劉是殺死其丈夫的凶手。楊麗娟更在記者前詛咒劉德華:「喝水讓他嗆死,吃飯讓他噎著。」當劉德華出於同情心,提出資助路費讓她們回鄉,母女則一口索要鉅款五十萬元「賠償」。劉眼見得不到善意回應,只得撤回資助。

事件揭示,中國大陸不少人隱伏著各種程度的心理問題,有關部門和團體實在有需要進行「大面積心理干預」。蘭州安然心理諮詢中心諮詢師蘭國強指出,他曾診定楊麗娟患「鍾情妄想症」,病徵包括無自製力、思想狹隘、感情淡漠,相信是由於社會因素、教育不得法和家庭過份溺愛造成,一度建議她到醫院治療,可惜對方沒有照辦。他提醒公眾說,中國不像外國有完善的心理健康保障體系,大多數地區都缺少「心理危機干預」。

如果說楊麗娟悲劇只是一宗特殊事件,未免缺乏社會敏感度了。悲劇發生前,內地傳媒一直把楊家追星當成趣聞報導,沒有任何人文關注或心理剖析。傳媒一味追求收視率、點擊率,鬧哄哄報導如同替楊家打氣。楊父生前就曾對人說,央視等大型媒體介入,相信一定能見到劉德華了。自殺慘劇發生後,內地一些網民指責劉德華冷漠。一名二十四歲青年聲稱受感動,向楊麗娟求婚。北京大學法律系男生張博更在網上貼出自己以剪刀指肚照片,以死迫劉德華婜楊麗娟,還說這是法律學訓練讓他有「擔道義,助天下」的精神。

誰說有心理問題的只是楊麗娟一家?難怪蘭國強勸說,社會不要再「同情」楊麗娟了,不能「集體無意識」下去。

相較下,香港社會對事件反應卻成熟得多。傳媒報導及大多數人是以批評或憐憫眼光看事件,絕少支持楊麗娟。劉德華反應低調得體,僅溫和地批評楊麗娟「做了這麼多傷害爸爸的事」,令人遺憾。劉不屈從楊女單獨會面的無理要求,不單維護了私生活不受干擾的個人權利,也避免了無數狂迷仿效,值得一讚。

與大陸相比,香港畢竟還算是相對理性和正常的社會,是時候堅持立場,力拒劣質濫情文化入侵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動向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