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善識千里馬 伯樂原來是獸醫

 2007-04-14 02:1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國古代獸醫學有悠久的歷史,是在豢養和馴化野生動物發展起來的。從新石器時期遺址中出土的狗、豬、牛、羊、馬、雞等獸骨,石針、石砭、石鐮、骨針、竹針、金屬針等醫療工具,以及殷代甲骨文的貞卜文字可見中國獸醫學誕生時間是從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這一時期。

《周禮》書影。早在殷商時期已有家畜去勢術(閹割術)  最早正式出現獸醫的職稱,見於《周禮·天官》:「獸醫,掌療獸病,療獸瘍。」當時的獸醫「凡療獸病,灌而行之,以節之,以動其氣,觀其所發而養之」;「凡療獸瘍,灌而劀之,以發其惡,然後藥之、養之、食之」。用現代漢語來表述,就是內科實行餵灌藥物、抑制邪氣、調動正氣,然後觀察其變化,注意調養;外科採用內灌藥物、外刮瘡瘍、排毒去腐、敷塗藥物、調理飼養的療法。可見,在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的西周時代,中國就有了從事獸醫的專門人才。

  眾所周知的伯樂,他之所以善識千里馬,是由於他不僅是春秋戰國時代掌管畜牧獸醫的官員,而且還是一位善用針灸治馬病的獸醫,只有對馬的生理和病理情況瞭如指掌,才能具有超群的相馬技能。與他齊名的還有相馬能手九方皋和相牛能手寧戚。「相馬」或「相牛」就是家畜外形鑑定,稱之為相畜,是根據家畜的外形特徵和生理學特點,如毛色、牙齒、骨骼、肌肉、神態、蹄爪等來鑒別其優劣,衡量它們的利用價值。

  中國古代獸醫學與中醫學源於一體,注重機體的整體觀,理論基礎與中醫學一樣為陰陽五行說和臟腑學說;診斷方法為「望、聞、問、切」四診法。不過獸醫也有其自己的特點,因而有著豐富的獸醫學專著,或散見在古農書和古醫書中的獸醫學著作。《如獸醫大全》、《元亨療馬集》、《活獸慈舟》、《養耕集》、《牛醫金鑒》、《大武經》、《豬經大全》,以及最早的獸醫方書《安驥藥方。

  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一部中獸醫專著,是唐代李石編的《司牧安驥集》,成書於公元833年左右。該書彙集了許多作者的作品,如《師皇五臟論》、《王良先師天地五臟論》等。該書重點闡述了中國北方「山陝以西至北」地區家畜常見病的發病機制,包括氣候和飼料對疾病的影響,特別是各種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是宋、元、明三代獸醫的必讀教材。。

  明代喻仁(字本元)和喻傑(字本亨)兄弟,傾注畢生精力,歷時六十餘載,在公元1608年寫成《元亨療馬集》一書,這是近三百年來流行最廣的一本中獸醫專著,至今仍是中國中獸醫的必讀經典。。

  古代獸醫的脈診法大約始於公元前2世紀,但是直到明代才出現了中獸醫脈診的專著《脈色論》。與人醫不同之處,在於牲畜沒有手腕,因此診脈點不在手腕而在馬的胸頸部「雙鳧」和牛的尾根部,並且手腕部的「寸、關、尺」三指診法也用「上、中、下」三部和「風、氣、命」三關來代替。此外,在觸診中,還採用了直腸觸診和打結法。。

  西漢《列仙傳》的《馬師皇》篇最早提到針灸術。馬師皇是傳說中的獸醫始祖。後來中獸醫普遍應用針灸術,直至現在。主要著作有《伯樂針經》、《伯樂明堂論》、《針牛穴法名圖》等,分別記載了馬和牛的穴位、針刺方向和深度、針法、針具及適應症等。。

  外科手術的成就,還有去勢術、直腸取結糞術、護蹄術等。早在殷商時期已有家畜去勢術(閹割術),也就是用摘除睪丸的辦法來改良牲畜的品質和性情,以便更好地為人所用。殷代卜辭中已見到象徵去勢的字。正式的文獻記載則見於《周禮》。丹麥哥本哈根農牧學院的獸醫博物館,藏有一件瑞士商人
18世紀末從中國帶去的閹割小豬的工具,並被該院教授和李約瑟博士高度評價。公元6世紀前,中國牲畜去勢已相當普遍,馬、牛、羊、豬、雞、鴨、鵝皆能去勢,而且手術中已懂得防止破傷風感染。。

  在中國古代獸醫學的成就中,特別還應提到對家畜傳染病的預防和治療。古人早就認識到了畜禽傳染病發生和發展的極端危害性。最初出現的傳染病名稱是人畜共用的病名,如《左傳》、《公羊》中的「疫」、「癘」、「痢」等;後來才有家畜專用的傳染病病名,如《武威漢簡》中的「馬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