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良專欄】尋回臺灣美麗的願景

臺灣的另一個名字「福爾摩莎」曾是舉世共知的美麗之島,也曾被生長在這所有的人,視為是「人間寶島」而驕傲著,如今這一切似乎只剩下「曾經」可以勉懷!

正所謂「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夢想或說願景是一個小至個人、大至整個社會城國,都不能沒有的希望指標和奮鬥方向。然而社會城國的願景需要建立在共識之上,當一個群體對未來的奮鬥方向,能達成共同努力的共識,就可能促成美麗的願景。遺憾的是!近十年來臺灣最大的共識就是沒有共識。
三、四年級從小在反共的理想中努力;五、六年級也在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下成長。先不論當時國家的政治目標正不正確?但至少全民都有共識,那就是在政治方向明確下,全心全力為發展臺灣的經濟共同努力,少了政治上的紛擾所造成的種種對立與糾葛,開創了曾經傲人的臺灣經濟奇蹟。

看今日臺灣,政治上的對立找不到尋求正面解決的共識,政治人物不惜煽風點火也要用意識型態來鞏固基本群眾,只見人心逐漸被激化成仇恨;經濟上面臨的發展瓶頸與隨之而來的民間疾苦,更如陷入迷霧中的森林般看不到出口的指標。

或有人把當前的政治亂象,說成是民主發展的必要之惡或陣痛期,果真如此,那也未免痛的太久了!我們真要付出這麼多代價來學習民主的經驗和價值嗎?這個問號顯然已經是當前我們急須正視的課題。

若已分不清替我們掌舵的這些台上台下的政治人物們,要將臺灣這艘船駛向何方?那至少也該冷靜地想一想,靠我們自己的力量能為臺灣、為後代子孫做些什麼?我們能為自己尋回一片人間淨土,再塑一個美麗的福爾摩莎嗎?

提升品德當務之急

或許品德敗壞正是造成這一切人心失序的關鍵原因。一份最新公布的調查顯示,有7成民眾認為臺灣人的品格正在沉淪,而近9成的受訪者指出政治人物的口無遮攔是孩子品德教育的最壞示範。

臺開案爆發,讓教育界人士深刻體認到,由於欠缺良好的品德教育所可能引發的種種弊病,紛紛開始致力於品徳教育的推展。這宛如是一道看得見未來希望的曙光,在臺灣人遺忘願景很久很久之後,所展現的第一個美好共識。

無獨有偶,呂秀蓮和嘉義市各界座談時提到,廉能是臺灣各黨派目前最大的公約數與價值觀,正呼應了這個應該從人心開始改變的共識。畢竟想要求小至個人,大至政黨,在掌權之時能恪守廉能的本份而且不貪腐,若不具有良好的品德來自我約束,又如何能克盡其功?

對於一個政黨失望,選票或可發一時之怨氣,但若是抬面上的政黨都不爭氣,我們又如何能用選票選出真正為民而不是為己服務的政黨呢?為了自己與後代子孫的長遠幸福著想,全民一起努力從改變自身做起,更教育好下一代,建立起提升品格和道德的共識,才能夠真正培養出為全民福祉著想的政治家。

當人心開始轉變,相信善惡有報而不願為非作歹;當社會風氣開始轉變,人人都能自我要求循規蹈矩懂得互助利他,則舉國皆為賢才,小老百姓也再不用擔心選票會不會又不長眼睛?而為政者具有不私的高貴品格則國政無敗壞之憂,亦不會為一己或政黨之利而不惜以人民對立、社會動盪換為代價。

冷靜!是我們當前在尋求是非與公義的同時,應有的大智慧,否則還未見到政治人物過失有無的結果,小老百姓你我反而要先接受那社會秩序崩解的懲罰了。有德才有福,讓我們用更大的愛與寬容,化解彼此的成見與怨對,一起努力重視與提升品德來尋回臺灣美麗的願景。

若不尋此途,誰能肯定地回答,下一個政治人物會更好?(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張羽良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