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時期以來,券商上市的消息一直在衝擊著證券市場,先有廣發證券借殼延邊公路、東北證券借殼錦州六陸,近日長江證券借殼S石煉化以及 「大富豪」首創集團乘機讓「自養」的私有制企業首創證券和第一創業證券通過廉價購買國有股權借殼圈錢的消息也見諸於報端。
券商上市無疑不是證券商夢寐以求的事。通過公開發行上市的中信證券,利用上市地位實現了淨資本的大規模擴張,也利用上市籌得的資金迅速擴容,從一個中小型證券公司迅速成長為綜合排名第一的大型券商。券商上市不僅可以低成本地募集大量資金,迅速提高券商的資本規模和對外擴張能力,而且通過配股、增發等方式融入後續資金,券商還將獲得源源不斷的資本,擴大了其在資本市場運作的空間。
對於證券商在金融業中的地位,所具有的高風險,高違規,IPO上市本是唯一選擇。成熟一個,發展一個。但這對於絕大多數券商來說,自2001年下半年以來,由於股市持續下跌,導致券商利潤水平直線下滑,到去年上半年相當一部分券商只是勉強保平。業內人士指出,從2002年起,證券業已經連續四年全行業虧損,至2006年方才首次出現盈利,多數券商的持續盈利水平難以達到IPO的要求。
IPO的硬指標無疑成為券商上市道路的攔路虎。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不給證券商特殊的方便,預計今明兩年後能夠有資格上市的券商將為數不多。為此,證監會利用特權,踐踏剛修改的《公司法》,有意搞出創新類證券公司,把證券公司「最近三年連續盈利,要求企業有穩定的盈利能力」改為「最近兩年連續盈利,要求企業有穩定的盈利能力。」
如果把近期可能上市的券商鎖定在創新試點類證券公司,會發現不少券商在2007年以後才能符合IPO的業績要求。按照連續兩年盈利且盈利之和不低於 3000萬計算,統計2004年和2005年經審計數據,滿足要求只有中金、廣發、招商、國泰君安四家。多數創新試點證券公司的持續盈利水平在近期內難以達到IPO的要求,即便一切順利,通過IPO上市最快也要等到2008年。
但目前證券公司對資金的需求卻迫不及待。在財務數據上,除了廣發證券、中信證券、平安證券等創新類券商每股淨資產超過面值1元以上,許多創新類券商與規範類券商的每股淨資產只有幾角錢,歷史上形成的虧損尚沒有利潤予以彌補,即這些券商的未分配利潤為負數。以海通證券為例,其2005年年報顯示,未分配利潤為-52.98億元。沒有條件,如何創造奇蹟迅速讓證券商上市融資,人定勝天,辦法是人想出的,證監會想出了借殼上市的妙計,為證券公司直接上市突破僵局。
借殼上市意在規避IPO對業績的要求。從上市的程序和手續繁複程度來看,借殼上市是繞過各項審核壁壘,實現快速融資的的捷徑。借殼上市的操作過程簡單,不確定性因素少,交易成本低廉;由於證券公司天生就擅長並購重組、IPO、包裝圈錢等業務,因而讓自身借殼上市是駕輕就熟。並且,證監會好事做到底,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中,欺弱附強,對於充分市場化的股票即「有二級市場炒作的個案一律不批」,而對大股東及證券商低價洗劫一空小股民的上市公司大開方便之門,都市股份的絕大多數股票被大股東及證券商合夥騙取,小股民連一點湯都沒有喝到。由於上市公司利潤特豐,因而上市公關費出手不凡,導致十多個漲停無人查處。形成中國奇特景觀。
這個沒有炒作過都市股份,其內幕交易不亞於延邊公路,其獲取的暴利也遠遠超過於IPO上市所融的資。中信證券上市發行股票融資17.5927億元,海通證券借都市股份上市,如是以18元的價格打開,市值將由20.7798億元一夜變成64.4891億元,一次性融資會超過40億元,不僅能夠大賺一筆錢,而且能夠進入大型證券商行業,譜寫中國式原始積累一夜暴富的神話。
上市無疑會給券商帶來諸多好處,但券商上市並不意味著券商固有的一些問題從此都將得到解決。一方面上市可以解決目前所處的困境,但是面臨著業績增長如何跟上股本擴張的考驗,資產質量差,不良資產比列過高仍是困擾券商發展的主要難題,而這些問題與券商長期低水平經營、管理手段落後緊密相關。另一方面,券商借殼上市,意味著一些業績較差、不符合新股發行條件的券商也有可能搖身一變,成為上市公司,券商上市比一般的上市公司更具有掠奪性,特別是借殼上市的券商,由於已經付出了較高的借殼成本,又沒有募集到資金,因此上市以後的圈錢慾望會更加強烈,券商借殼時付出的成本,以後都會向二級市場加倍索回。因此二級市場今後會面臨更大的圈錢壓力。(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券商上市無疑不是證券商夢寐以求的事。通過公開發行上市的中信證券,利用上市地位實現了淨資本的大規模擴張,也利用上市籌得的資金迅速擴容,從一個中小型證券公司迅速成長為綜合排名第一的大型券商。券商上市不僅可以低成本地募集大量資金,迅速提高券商的資本規模和對外擴張能力,而且通過配股、增發等方式融入後續資金,券商還將獲得源源不斷的資本,擴大了其在資本市場運作的空間。
對於證券商在金融業中的地位,所具有的高風險,高違規,IPO上市本是唯一選擇。成熟一個,發展一個。但這對於絕大多數券商來說,自2001年下半年以來,由於股市持續下跌,導致券商利潤水平直線下滑,到去年上半年相當一部分券商只是勉強保平。業內人士指出,從2002年起,證券業已經連續四年全行業虧損,至2006年方才首次出現盈利,多數券商的持續盈利水平難以達到IPO的要求。
IPO的硬指標無疑成為券商上市道路的攔路虎。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不給證券商特殊的方便,預計今明兩年後能夠有資格上市的券商將為數不多。為此,證監會利用特權,踐踏剛修改的《公司法》,有意搞出創新類證券公司,把證券公司「最近三年連續盈利,要求企業有穩定的盈利能力」改為「最近兩年連續盈利,要求企業有穩定的盈利能力。」
如果把近期可能上市的券商鎖定在創新試點類證券公司,會發現不少券商在2007年以後才能符合IPO的業績要求。按照連續兩年盈利且盈利之和不低於 3000萬計算,統計2004年和2005年經審計數據,滿足要求只有中金、廣發、招商、國泰君安四家。多數創新試點證券公司的持續盈利水平在近期內難以達到IPO的要求,即便一切順利,通過IPO上市最快也要等到2008年。
但目前證券公司對資金的需求卻迫不及待。在財務數據上,除了廣發證券、中信證券、平安證券等創新類券商每股淨資產超過面值1元以上,許多創新類券商與規範類券商的每股淨資產只有幾角錢,歷史上形成的虧損尚沒有利潤予以彌補,即這些券商的未分配利潤為負數。以海通證券為例,其2005年年報顯示,未分配利潤為-52.98億元。沒有條件,如何創造奇蹟迅速讓證券商上市融資,人定勝天,辦法是人想出的,證監會想出了借殼上市的妙計,為證券公司直接上市突破僵局。
借殼上市意在規避IPO對業績的要求。從上市的程序和手續繁複程度來看,借殼上市是繞過各項審核壁壘,實現快速融資的的捷徑。借殼上市的操作過程簡單,不確定性因素少,交易成本低廉;由於證券公司天生就擅長並購重組、IPO、包裝圈錢等業務,因而讓自身借殼上市是駕輕就熟。並且,證監會好事做到底,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中,欺弱附強,對於充分市場化的股票即「有二級市場炒作的個案一律不批」,而對大股東及證券商低價洗劫一空小股民的上市公司大開方便之門,都市股份的絕大多數股票被大股東及證券商合夥騙取,小股民連一點湯都沒有喝到。由於上市公司利潤特豐,因而上市公關費出手不凡,導致十多個漲停無人查處。形成中國奇特景觀。
這個沒有炒作過都市股份,其內幕交易不亞於延邊公路,其獲取的暴利也遠遠超過於IPO上市所融的資。中信證券上市發行股票融資17.5927億元,海通證券借都市股份上市,如是以18元的價格打開,市值將由20.7798億元一夜變成64.4891億元,一次性融資會超過40億元,不僅能夠大賺一筆錢,而且能夠進入大型證券商行業,譜寫中國式原始積累一夜暴富的神話。
上市無疑會給券商帶來諸多好處,但券商上市並不意味著券商固有的一些問題從此都將得到解決。一方面上市可以解決目前所處的困境,但是面臨著業績增長如何跟上股本擴張的考驗,資產質量差,不良資產比列過高仍是困擾券商發展的主要難題,而這些問題與券商長期低水平經營、管理手段落後緊密相關。另一方面,券商借殼上市,意味著一些業績較差、不符合新股發行條件的券商也有可能搖身一變,成為上市公司,券商上市比一般的上市公司更具有掠奪性,特別是借殼上市的券商,由於已經付出了較高的借殼成本,又沒有募集到資金,因此上市以後的圈錢慾望會更加強烈,券商借殼時付出的成本,以後都會向二級市場加倍索回。因此二級市場今後會面臨更大的圈錢壓力。(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券商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