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如何評價對《大國崛起》的各種評價

作者:胡平  2007-01-01 12:4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中央電視臺推出12集電視政論片《大國崛起》,引起轟動。論者蜂起,眾說紛紜。我們很容易發現,在文本、編導者自己對編導意圖的說明和觀眾的評論這三者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而觀眾的評論尤其五花八門,這中間除了一般的見仁見智之外,又免不了有指桑駡槐,借題發揮,各取所需的成分。這就構成了兩個層次的問題,一是如何評價《大國崛起》,一是如何評價對 《大國崛起》的各種評價。應該說《大國崛起》拍得還不錯,其論說大體擺脫了馬列教條和毛主義,文字也不浮誇煽情,多少反映出當今中國學界對近代世界史的研究成果,對一般觀眾不無教育和啓迪作用。它的缺陷也是明顯的,譬如講英國而不提洛克,講法國不提孟德斯鳩,講蘇聯不提大飢荒、大清洗和古拉格,等等。不過 我以為,《大國崛起》的最大問題是出在題目上。


誠然,講述大國的興衰不失為一種讀史的方式,但這也很容易引起誤解,以為成為大國就是好的,沒成為大國就是差的,大國崛起就是好的,衰落就是不好的。首先,成為大國未必就是好事,大國未必比小國好。東方西方的先哲們所設想的理想國都是小國寡民,那不是沒有道理的。其次,例如納粹德國和共産蘇聯,它們的崛起都帶來了大災難,類似的崛起是我們要防止的,而不是我們要追求的。第三,今日英國早已不再是日不落帝國,但是發源於英國的現代社會三大支柱——憲政民主、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卻獲得了越來越廣泛的傳播和效仿。這豈是「衰落」二字可以 概括?


《大國崛起》引起轟動,也因為它觸動了我們中國人根深蒂固的大國情結。猶記少年時,學歷史學地理,常常會湧起一種自豪感。不為別的,單單為自己出生於一個堂堂大國。有時,我忍不住要替中小國家的人民發愁:自己的國家命中注定不能成為舉足輕重的世界強國,那該是何等的不幸。然而,我後來讀到了一位著名的學者、荷蘭的物理學家洛侖茲的一句話:「幸好我的祖國太小,不足以作出太大的罪惡。」我深受震撼。我不是地理環境決定論者。不過推想起來,此話確也有它幾分道理。強國當然並非都是惡國。但問題是,在追求強大的願望和爭取強大的過程中,人們難道不是很容易無視平等、忽略自由?愛國主義倘不是建立於珍重每個人的個人權利之上,它就很容易反過來成為壓制個人權利的有力藉口。這是我們必須高度警惕的。

在談起百年來自由民主遲遲未能在中國扎根的歷史原因時,李澤厚將之概括為「救亡」壓倒「啓蒙」。我對這種觀點頗有保留, 此處不論。我在這裡要說的是,如果說在這半個多世紀的中國,是什麼因素有意無意之中構成了對「啓蒙」的壓制的話,那麼這個因素並不是「救亡」,而是「強國」。包括毛時代,毛澤東發明大躍進,發動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之所以一時間能得到許多人,尤其是青少年的熱烈響應,那也是因為它激發起我們的大國情結。在今天,中國大陸經濟增長而專制依舊,多多少少也可以解釋為「強國」壓倒「啓蒙」。儘管在《大國崛起》電視片的最後一集《大道行思》裡,編者在總結成為大國的各種因素時也講到了制度的因素,文化的因素,甚至也提到了自由民主的因素。但問題是在這裡,自由民主僅僅是被當作崛起的手段,崛起才是目的。這就意味著,為了中國的崛起,我們可以要自由要民主,也可以不要自由不要民主。這就為「強國」壓倒「啓蒙」大開方便之門。《大國崛起》中有兩集是講美國的。我們正好拿美國作例證。美國是歷史上最強大的國家。一般人也都承認,美國的強大是和它的自由民主分不開的。但這並不是說,美國人是為了追求強大才採用自由民主的。其實,美國人本來追求的就是自由民主,早期的移民離開繁盛的歐洲來到荒蕪的新大陸,不是為了追求建立一個強大的國家,而是為了追求個人的自由與幸福。 早在美國進行革命與制定憲法之初,美國人就打定主意,創建一種嶄新的制度,確保人民的自由,確保人民對政府的控制。人權是美國立國之本,強大不過是其副産物。

因此,我們最應該關心的不是如何促進中國的崛起,而是如何促進中國人自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