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心目中的上帝

聖誕節馬上來臨了。聖誕節是紀念耶穌誕生的日子。早先的聖誕慶祝活動限於基督教徒,只是十九世紀以後,逐漸演變成為更多人群享用的節日。但即使是在已經非常世俗化的今日,聖誕節在西方仍然保持著很濃的宗教意味。因為在這一天,父母們都要對孩子講解耶酥的來歷。

2000年前,上帝的獨子耶酥道成肉身,因著聖靈成孕來到世上人間其意義是:叫一切信他的人不至滅亡,反得永生。「耶酥」這位把人類從罪惡中拯救出來的救世主,為除去世人的罪,最後在十字架上付上了自己的寶血作為贖價。這就是基督耶穌為我們所成就的:他擔當了世人的眾罪,塗抹了我們的過犯,洗淨我們的污穢,醫治信徒靈裡的疾病。

這是聖誕節的來歷和紀念它的意義。但對沉眠於這個節日的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對此幾乎一無所知。

中國人是不信上帝的,近些年之所以有那麼多人偏愛聖誕節,是因為這個節日鑲嵌了更多的西方流行文化符號,而不是別的。沒有信仰的中國人的生活是乏味的,單調的,聖誕節讓他們找到了情趣,並得以附-庸-風-雅。

雖然中國號稱是無神論國家,但下層百姓對各種神或偶像的狂拜卻比比皆是。下層的多神論和泛神論與統治階層的無神論形成鮮明瞭對比。

道教和佛教是中國信奉的兩大宗教。但這兩門宗教沒有一個獨立的人格神作為思想體系的核心。道教自誕生起,就是了一種詛咒邪神的妖術體系;至於佛教,它來到中國後,尤其今日,就由中國人的實用功利的態度而變了形。

在中國人的廟宇裡,佛、菩薩、玉皇大帝和其他自封的諸神的排列是暫時性的任意組合,一直在變換順序,中國人的頭腦裡,神的權威大小是不固定的。正因為此,讓中國人理解信念形式是相互排斥的,是件非常費力的事,中國人不知道什麼叫邏輯矛盾,但卻本能的知道怎樣通過曲解雙方,去調和兩個不可相容的命題。比如說張飛廟裡,既供奉著張飛,卻又供奉著菩薩,張飛殺人如麻,而菩薩卻有著一棵善良的心腸。

可以說,沒有一個文明的民族的宗教觀念像中國人這樣混亂,也沒有一個文明的民族像中國人這樣迷信,這樣輕信。情況確實是這樣,中國人是神三分敬,見神就磕頭,進廟就燒香。但中國人把對眾神的態度竟是建立在純粹的假設基礎上:信則靈。他們可以隨便假設一個神,使之為人服務。至於神對人的要求,他們並不認真。

雖然中國人用跪拜來表明他們的虔誠,但宗教的神聖感似乎於他們毫不相干,中國所有的神靈崇拜不是一系列宗教儀式,就是一樁交易,——多少崇拜可以得到多大好處,如果你問那些磕頭燒香的佛教徒為什麼拜佛,他一定會答到:因為我從他那裡得到了什麼什麼好處。中國人處理問題中缺少原則、在人際交往中缺乏真誠的秉性,更多體現在了對待宗教的實用主義態度中。

對人生的終極關懷的淡漠和心目中沒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使得國人缺少抵禦專制權力的精神力量。歷史上中國專權統治者正是利用國人的這種秉性,在允諾給人們帶來無限好處時,總是不失時機地、巧妙地把自己打扮成拯救人民的神(雖然中國統治階層經常表明自己是無神論者,他們心目中沒有神,是因為他們把自己裝扮成了神。)目的是使人民整個精神生活都受到專權者的控制,整個的人生也依賴於專權者。正因為此,在中國人觀念中,政府無所不能的,其權力無所不在的,政府永遠「偉光正」,沒有人會對它本身的合法性提出質疑。

在西方,近代的個人自由和個人權利,是在基督教下得以孕育形成併發育成熟的。在中國這樣的世俗政治環境裡,很難能培育出個人自由和權利的政治意識。

如果說宗教不僅僅是倫理道德,那可以有理由說中國人沒有宗教。一個基督徒在「愷撒的權力」與「上帝的權力」發生衝突時,會義無返顧地選擇上帝而不是人,中國人的態度正與此相反,他們多半會屈從於專權者。

如果說,誰是他們心目中的上帝,應該說專權者才是中國人心目中永遠的上帝。
本文留言

作者縛來賓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