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瓶子怎麼在中國變成毛衣

你在德國買一件毛衣,可能它是用回收的塑料瓶做的。自從德國開始以徵收押罐費形式回收包裝以來,德國超市們就源源不絕地把回收的PET(聚對苯二酸乙二醇酯)空瓶運往中國。而這些空瓶經加工後在那裡做成了毛衣。德國之聲德文網記者報導如下。

所謂PET瓶在德國超市無所不在。由聚對苯二酸乙二醇酯這種塑料(縮寫為PET)做的瓶子含有的內容包括可口可樂,礦泉水或者蘋果汽水。1993年前,所有塑料瓶都進了各家各戶的垃圾箱,經過分檢,最後分而扔之,一小部分回收利用。自從4年前實施了押罐費,超市必須回收空瓶。從那時開始,PET瓶子踏上了萬里征途:遠赴中國,變成合成粗呢毛衣後,再返回德國,衣錦榮歸。

16升的空瓶做成一件毛衣

薩沙。舒說:「合成粗呢毛衣的流行讓PET瓶子踏上了世界之旅。先是我們把瓶子喝空了,這些空瓶子接下來也許變成了聖誕樹下我們身上穿著的阿迪達斯牌毛衣。薩拉。舒是專營廢品業諮詢的AXCON公司總經理。據他計算,裝16升飲料的瓶子可以做成一件毛衣。

德國市場上每年流動800多萬個PET瓶子,其中絕大部分由各超市收回。他們給這座巨大的大山找到了出路。他們讓垃圾回收公司收去這些瓶子,壓成團,或者粉碎成片,然後他們把這些廢品以相對來說相當高的價格出售給中國商人。薩拉。舒說,他們付的錢很多。中國商人直接到德國廢物回收廠去,支付現金,讓人們第二天就把這些貨物裝進集裝箱。舒說:「這是一種真正的當天現貨交易。」

中國有著巨大的塑料需求

原始狀態

中國紡織業有著巨大的塑料需求。儘管商人總會在德國回收企業的價格上再加上一碼,進口這些塑料原料還是比自己生產這種原料來得便宜。從漢堡運往香港的運費很低,原因是,貨輪從中國運來並卸下紡織品後,船上自有很多空位。在中國生產的成本很低,因為中國勞動力低廉,而環境和社會標準不完善。

在中國工廠裡,這些PET原料被按色分類,切成碎片,熔而化之。薩拉。舒說:「熔化後的PET瓶子變成纖維,可供以後紡織用。用這種PET瓶子,不僅能夠生產合成粗呢毛衣,也可以做成其它服裝,比如含少量棉的尼龍合成襯衫。舒說:」歸根結底,這一切都是一樣的材料,跟做PET瓶子的是一樣的。「

巨大的價值創造

加工後,PET瓶子以紡織品的形式返回德國,在德國銷售。這裡體現的價值創造是巨大的:一件合成粗呢毛衣價格在50至100歐元之間,而所用的材料只相當於32歐分。

數以百萬計的空瓶裡,有約20%留在德國,它們由「德國雙軌制」公司蒐集。這家公司的公關新聞部主任赫爾穆特。施密茨說:「這些PET瓶子得到回收利用,但在質量上它們不像由商店回收的那些那麼好。不光是塑料瓶,廢紙、舊金屬和玻璃也在市場上作為廢物利用。

由於來自中國的對手太厲害,兩個德國的和若干個西歐的回收品處理廠沒法在價格上一較高下。遠東對舊塑料的飢餓根本就看不到盡頭。多年來,中國經濟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著。這個國家已經無法以一手原料如石油和天然氣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因此對回收品的需求非常之大。在這種背景下,像PET這樣的二手原料身價倍增。

垃圾成了經濟元素

垃圾專家薩沙。舒指出,塑料空瓶運往中國當地被當成原料來用,這一點表明,事實上存在著一個二手原料的世界市場。 10年前,垃圾被扔到垃圾場,「那時我們是一個消費與丟棄社會。」中國加工德國再出售這個例子說明瞭問題,「這個市場發展向全體人民全體消費者表明:我在這裡收集的一切,確實得到了再生再利用。」

垃圾裡有著原料,它們一天比一天值錢。今後,垃圾將逐漸告別臭氣衝天的垃圾集中場,越來越多地進入高科技工廠,在那裡被加工成新的產品。諸如PET這樣的垃圾品成了一個經濟元素。也許有一天,真正被扔掉的垃圾將成為極少的例外。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