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糧油漲價 部分大城市出現居民搶購

 

楊子晚報5日報導,在新街口工作的劉先生昨天驚訝地發現,自己家的保姆一下子買回20多斤的豬肉。「都說要漲價啦,趁還沒漲到頂多買一點啊!」保姆搬出了「囤積防漲」理論。

  坊間關於食品漲價的傳言,讓本來就敏感的價格問題再度成了焦點:飯店裡的一碗麵愣是從5塊漲到了6塊,菜場裡的豬肉一天一個價,還沒法還;小區門口福建人油條攤的油條倒是沒漲價,但細細一打量個頭小了不少……

香港文匯報報導,11月份以來,中國大陸的糧食原料價格上漲,引起米、面、食用油漲價,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出現搶購現象。然而,中國物價單位的人士說,這次價格波動在正常範圍之內,市民沒有囤積的必要。

*食用油漲價最多*

文匯報的報導說,進入11月份以來,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在內的全國許多省份和地區的米、面、食用油等人們生活必需品的價格均有不同程度攀升,其中由其以食用油價漲幅最為猛烈,北京的食用油價格上漲一成,麵粉價格漲幅超過10%。

上海市場的食用油價格也出現「跳高式」增長,最高漲了三成還要多。廣州、深圳等地糧油價格也出現上漲,部分地區居民因此出現搶購現象。中國大陸與農業有關的股票價格紛紛走高。

*漲價隨處可見*

北京一位社會科學工作者王女士在接受中文部記者採訪時介紹了伴隨漲價而出現的一些現象。

王女士說:「我注意到了。一個是報紙上都有報導,另外就是我身邊一些小事情挺有意思的。比如說,我們這個社區的小糧店,它也做一些熟食來賣,但它現在說它有點兒承擔不起了。它以前做饅頭什麼的,現在覺得比較貴了。還有我們附近的一個小的早點鋪,早晨會炸油條什麼的,但現在它就收攤兒了,它就不幹了。所以這些我就能知道,確實是漲價了。我們家正好剛買了一桶油,比以前大概漲了幾塊錢,原來是60多塊錢,現在漲到70多塊錢。」

*文匯報:三大主要原因*

文匯報的報導說,面對漲價的原因,各方有多種分析,歸納下來,可以概括為三大主要原因:第一,這次糧油屬於恢復性上漲。山東省物價局董姓負責人表示,前幾年糧食價格一直不高,低於歷史最高水平,這時候在市場調節下出現輕微上漲就屬於恢復性上漲。

第二個原因是由於國際糧油價格走高。今年全球主要小麥生產國除中國明顯增產外,其他國家普遍減產,國際小麥價格走高,導致中國小麥價格上漲。而食用油價格上漲,主要是由於豆類等產品的價格和市場油料價格都在上漲。

第三,為保障農民在今年夏天糧食豐收的情況下收益不受損害,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以最低收購價大量儲備小麥、大豆等農產品,這導致市場小麥流通量較少,價格因而上揚。

*居民反應不一*

對於糧油價格上漲引起居民搶購的報導,新華社有不同的說法。新華社的記者稱,他們12月5日走訪了糧油批發市場以及超市,發現糧油貨源充足,居民消費心理平穩,購買和銷售都很正常。

北京市社會科學工作者王女士表示,由於中國的城市人口的恩格爾係數已經和發達國家差不多了,就是說城市人口用於購買食品的支出在總支出中佔的比例已經很小,因此,對於城市中收入較高的居民來說,糧油價格的微幅上漲不至於影響他們的生活水平。但是她認為,對於糧油價格上漲,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

王女士說:「這個像對於我們這種家庭人口比較少,還有那種恩格爾係數比較低的人來說,我覺得差這幾塊錢還是可以承受得了。但是我覺得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我們覺得還行,但是如果你考慮到比如說一個北京的下崗職工,北京給的補貼好像是每個月250塊錢,如果250塊錢的話,那你一桶油漲了好幾塊錢,那就是一個比較大的壓力了。」

文匯報的報導說,總之,這一輪價格波動是在正常範圍之內,中國政府糧油儲備充足,價格不會猛增不停,市民也沒有囤積的必要。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