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於鄭州的中原國際博覽中心的兩扇玻璃門被洶湧的人潮轟然擠倒掉。為什麼會擠掉呢?原來這是大學生在招聘,因為一共來了30,000多大學生,人太多大廳容納不下,就擠掉了兩扇門。在急尋工作的學子眼中,這次2007年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雙向選擇洽談會,不是戰場,勝似戰場。(見2006年11月20日《河南商報》)這樣的場面在西安也曾多次見到過,每次招聘會都是人山人海,看到那些莘莘學子滿臉茫然的樣子,讓人說不出的心酸。
如今大學生就業十分難。我的侄女明年就大學畢業了,她今年就開始聯繫工作,可是幾個月來單位跑了不少,現在還沒有簽約,她學的是建築工程,許多單位一見女生就搖頭,愁得她吃不下睡不著,看來只好托關係,花錢硬塞給人家了。
在中國你如果問什麼最難,大學生找工作絕對名列其中。為了找到工作,大學生包括他們的父母使出渾身解數,條件也一降再降,甚至出現了零工資這種違反勞動法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原因之一恐怕就是這些年來由於大學擴招。許多學校鑽到錢眼裡,不顧實際需求,拚命的擴招,使得大學生供大於求。家長們含辛茹苦,節衣縮食,莘莘學子們拼著命,幾年下來卻流落街頭,連自己都養活不起,更別說回報父母了。你說怎麼不令人心寒!
其實如果細分析大學生失業現象,根本原因還是中國社會管理上出現了問題。這包括人們的觀念和政府的教育體制問題。記得在十多年前就看到一些專家的觀點,那就是中國的大學教育如果要和西方發達國家接軌,那就要實行國民素質教育,意思就是說大學教育只是一種普及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一種手段。這些專家舉了個例子說,如果連掃大街的都是大學文化程度,這不是說明國民素質提高了嗎?當時想想也挺有道理。隨後不久大學就開始瘋狂擴招,各個大學突然之間數倍擴張,這還不包括一些民辦教育。和上世紀90年代以前相比,中國的大學升學率一下子從過去的30%左右,達到了80%左右,而且只要有錢捨得花錢,大學門永遠敞開著。但我們卻忽視了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大學教育的金錢利益。中國的大學教育實際上是用金錢累積起來的,按理說,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國家應該拿出一大筆錢來進行,可是中國的大學擴招卻是建立在高昂的學費之上的。把原來國家的責任轉嫁到學生實際上是家長身上。這顯然有點不合適。
高昂的學費很難使人承認這是為提高國民素質著想的,因為學費的提高無疑把許多貧困學生拒之門外,而大家知道在中國有相當一部分家庭收入不高,已經對高學費望而生畏。又有人說,提高學費是為瞭解決辦學經費不足的問題,這同樣有點說不過去,因為並沒有確實的證據說明學費真正用到了辦學上。以西安高校為例,只見每年學費節節升高,校舍也越來越豪華,教師的工資也越來越高,而教學質量卻愈來愈下滑,因為他們生產出來的學生社會不需要,僅此一點就證明質量下滑了。前一段時間,北京幾個大學教師網上哭窮,立即引來一片罵聲,其實和全國職工的工資相比,大學教師工資並不算是低工資,而且相當高。西安美院是出了名的高學費高校,那裡的教師工資也很高,達到3,000多元,除了基本工資外,他們還靠搞設計、賣字畫拚命撈外塊,一月收入少說也在幾萬元。有一次我到一位教師家裡去採訪,他的房子很大,裝潢華麗,但這只不過是他的畫室。當然,房子的錢並不是他們自己掏腰包,也不是國家掏腰包,而主要是靠學費。如今,一個大學讀下來,即使是走正規的渠道,也得花個七、八萬,何況那些非正規的自費生呢?那可是一筆天文數字啊。各大學之間,相互攀比之風盛行,他們不比教學質量,卻比的是待遇,是工資,是如何盤剝學生,因為國家對大學撥款畢竟有限,而教育產業化的提法又使得他們明目張膽,把貪婪的目光投向了學生。
一句話,大學生失業、教師瘋狂斂財、道德倫理下滑其實都是那個「教育產業化」惹的禍。教育改革徹底失敗了,這是中國人普遍的認識。
當然,除了大學生,下崗職工、民工、待業青年等,甚至連無冕之王的記者,哪一個行業不存在著就業難的問題?大學生只是冰山之一角。就業形勢嚴峻已經成了中國嚴重的社會問題,因為,20多歲的人沒有工作,那就意味著流落街頭,淪為各種犯罪份子;30歲的人沒有工作,那就意味著鬱鬱終日;而40多歲的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失了業,那就意味著一家人很快淪為貧困階層啊。
那麼,是誰造成這種失業現象,誰將要為此買單?我認為:
1、教育體制為大學生失業買單,是不良的高校教育體制,唯利是圖的高校教育體制,應該為大學生失業買單。
2、不負責任的企業改制為下崗職工買單。
3、不良資本家應該為社會出現的就業恐慌買單,在這些企業中,毫無保障的勞動體制,殺驢卸磨的用人觀,殘酷剝削的惡霸心態,也是造成社會失業人員增多和就業恐慌的主要原因,
4、政府應該為失業人員買單。不良的政策和所謂的改革,也使得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起來,政府不買單讓誰買單?
5、專家學者買單。所謂的智囊、經濟學家不負責任的亂出主意也是造成就業形勢嚴峻的一個原因。
當就業形勢愈來愈嚴峻的時候,我們怎麼酣睡,你們又怎樣能安心酣睡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如今大學生就業十分難。我的侄女明年就大學畢業了,她今年就開始聯繫工作,可是幾個月來單位跑了不少,現在還沒有簽約,她學的是建築工程,許多單位一見女生就搖頭,愁得她吃不下睡不著,看來只好托關係,花錢硬塞給人家了。
在中國你如果問什麼最難,大學生找工作絕對名列其中。為了找到工作,大學生包括他們的父母使出渾身解數,條件也一降再降,甚至出現了零工資這種違反勞動法的現象。這是為什麼呢?原因之一恐怕就是這些年來由於大學擴招。許多學校鑽到錢眼裡,不顧實際需求,拚命的擴招,使得大學生供大於求。家長們含辛茹苦,節衣縮食,莘莘學子們拼著命,幾年下來卻流落街頭,連自己都養活不起,更別說回報父母了。你說怎麼不令人心寒!
其實如果細分析大學生失業現象,根本原因還是中國社會管理上出現了問題。這包括人們的觀念和政府的教育體制問題。記得在十多年前就看到一些專家的觀點,那就是中國的大學教育如果要和西方發達國家接軌,那就要實行國民素質教育,意思就是說大學教育只是一種普及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的一種手段。這些專家舉了個例子說,如果連掃大街的都是大學文化程度,這不是說明國民素質提高了嗎?當時想想也挺有道理。隨後不久大學就開始瘋狂擴招,各個大學突然之間數倍擴張,這還不包括一些民辦教育。和上世紀90年代以前相比,中國的大學升學率一下子從過去的30%左右,達到了80%左右,而且只要有錢捨得花錢,大學門永遠敞開著。但我們卻忽視了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大學教育的金錢利益。中國的大學教育實際上是用金錢累積起來的,按理說,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國家應該拿出一大筆錢來進行,可是中國的大學擴招卻是建立在高昂的學費之上的。把原來國家的責任轉嫁到學生實際上是家長身上。這顯然有點不合適。
高昂的學費很難使人承認這是為提高國民素質著想的,因為學費的提高無疑把許多貧困學生拒之門外,而大家知道在中國有相當一部分家庭收入不高,已經對高學費望而生畏。又有人說,提高學費是為瞭解決辦學經費不足的問題,這同樣有點說不過去,因為並沒有確實的證據說明學費真正用到了辦學上。以西安高校為例,只見每年學費節節升高,校舍也越來越豪華,教師的工資也越來越高,而教學質量卻愈來愈下滑,因為他們生產出來的學生社會不需要,僅此一點就證明質量下滑了。前一段時間,北京幾個大學教師網上哭窮,立即引來一片罵聲,其實和全國職工的工資相比,大學教師工資並不算是低工資,而且相當高。西安美院是出了名的高學費高校,那裡的教師工資也很高,達到3,000多元,除了基本工資外,他們還靠搞設計、賣字畫拚命撈外塊,一月收入少說也在幾萬元。有一次我到一位教師家裡去採訪,他的房子很大,裝潢華麗,但這只不過是他的畫室。當然,房子的錢並不是他們自己掏腰包,也不是國家掏腰包,而主要是靠學費。如今,一個大學讀下來,即使是走正規的渠道,也得花個七、八萬,何況那些非正規的自費生呢?那可是一筆天文數字啊。各大學之間,相互攀比之風盛行,他們不比教學質量,卻比的是待遇,是工資,是如何盤剝學生,因為國家對大學撥款畢竟有限,而教育產業化的提法又使得他們明目張膽,把貪婪的目光投向了學生。
一句話,大學生失業、教師瘋狂斂財、道德倫理下滑其實都是那個「教育產業化」惹的禍。教育改革徹底失敗了,這是中國人普遍的認識。
當然,除了大學生,下崗職工、民工、待業青年等,甚至連無冕之王的記者,哪一個行業不存在著就業難的問題?大學生只是冰山之一角。就業形勢嚴峻已經成了中國嚴重的社會問題,因為,20多歲的人沒有工作,那就意味著流落街頭,淪為各種犯罪份子;30歲的人沒有工作,那就意味著鬱鬱終日;而40多歲的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失了業,那就意味著一家人很快淪為貧困階層啊。
那麼,是誰造成這種失業現象,誰將要為此買單?我認為:
1、教育體制為大學生失業買單,是不良的高校教育體制,唯利是圖的高校教育體制,應該為大學生失業買單。
2、不負責任的企業改制為下崗職工買單。
3、不良資本家應該為社會出現的就業恐慌買單,在這些企業中,毫無保障的勞動體制,殺驢卸磨的用人觀,殘酷剝削的惡霸心態,也是造成社會失業人員增多和就業恐慌的主要原因,
4、政府應該為失業人員買單。不良的政策和所謂的改革,也使得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起來,政府不買單讓誰買單?
5、專家學者買單。所謂的智囊、經濟學家不負責任的亂出主意也是造成就業形勢嚴峻的一個原因。
當就業形勢愈來愈嚴峻的時候,我們怎麼酣睡,你們又怎樣能安心酣睡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誰來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