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發掘豐州墓群 發現古代排水系統(圖)

 
六朝墓葬首現滑石豬
 

 排水系統,是豐州古墓群的又一個發現

  豐州墓群驚現古代排水系統

  豐州六朝墓群開始大規模發掘,相繼發現了墓室內的排水系統,這一發現說明,這裡以前住了不少達官顯貴。

  在此次的福廈高速鐵路考古中,除了豐州段外,莆田段也收穫頗豐。莆田東海鎮利角村發現了一處宋代龍窯,出土了大量瓷產品及製造瓷工具。「有了製造瓷工具,我們很有可能復原宋代古人燒制瓷器的方法、工藝。」省考古隊隊員陳明忠說。

   23日,在豐州考古工地,記者在其中一座墓裡看到,墓室底部鋪著一層磚,下面並不是土層,而是豎著排列整齊帶鏤空的墓磚,墓室前段還有一條細長的凹槽。

  考古隊員溫松全說,這些「設施」就是古墓內的排水系統,如果有水滲入其中,墓室底部的水就會彙集到前部凹槽內,排到墓室外。

  另一座墓雖有排水設施,但稍有不同。墓室前段是三個組合呈「扇」形的凹槽,墓室底部磚排列類似。有關專家指出,早在六朝時期,一些有身份的貴族死後,其墓葬都做得比較大,有的墓葬還設有排水系統,就是為了使墓室內的積水流到墓室外面,以此達到棺木不爛的目的。對於此次發現的古墓排水系統,至少證明該墓主的身份非常顯赫。

  當天,還有一墓葬出土了一對栩栩如生的石頭小豬。它們長約8厘米,寬不到1厘米,考古隊員叫它們滑石豬。曾在南京等地多有發現,是六朝墓葬中常見的陪葬品,但在本次考古發掘中還是第一次見到。

  據介紹,豬在古代象徵富貴,由於六朝常年戰亂,百姓生活困苦,漢代陪葬品多有玉豬,到六朝逐漸被滑石豬取代。這一對滑石豬的出土,豐富了陪葬品總類,對瞭解當時人們喜好有很大幫助。

  莆田

  龍窯出土一批器具

  折射宋代燒瓷技術

  隨著配合福廈高鐵建設的搶救性發掘,莆田東海鎮利角村龍窯出土了一批窯具,讓大家更多瞭解到宋代燒制瓷器的技術。

  考古隊員陳明忠介紹說,這處窯址生產青白瓷,主要出土了碗、盤、壺、盞、器蓋等,其中碗比較多。在產品上還有精美花紋,其中有蓮瓣紋、刻劃紋、篦梳紋等。這次清理的龍窯,是一處大窯場的一部分,除了窯址,還有很厚的堆積層,估計為「廢品倉庫」,即廢品堆放處。此次出土的窯具包括匣缽、支柱、墊圈等,它們很直觀地反映了當時的燒造技術,對瞭解當時燒制手段具有參考意義。

  「莆田東海鎮利角村龍窯的發現絕非偶然。」莆田市博物館副館長柯鳳梅告訴記者,在南北宋和元代,莆田的制瓷業曾鼎盛一方,是閩東沿海地區外銷瓷產地之一,多處古窯址的豐富堆積和幾千平方米的古瓷片散佈,以品類多、質量高為人稱道。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