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代納米染髮技術令科學家稱奇

 2006-11-03 21:5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近來科學家發現,早在2000年前,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就利用在頭髮纖維中形成黑色的硫化鉛納米晶體,從而染黑白色的頭髮和羊毛。該發現讓科學家很吃驚,因為納米技術是最近幾十年現代科學才發現的,2000年的古人是怎麼擁有如此先進的技能呢?

納米的硫化鉛晶體

據科技日報報導,2006年9月的《納米通信》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古代染髮配方中硫化鉛納米技術的早期使用》的文章。這項由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歐萊雅研究院、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和國家航空研究辦公室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研究揭示了一個驚人的發現:在2000多年前被染黑的頭髮和羊毛裡,科學家發現了5納米大小的硫化鉛晶體。

該發現來源於歐萊雅研究院與法國博物館修復和研究中心(C2RMF)近10 年的合作項目。起初他們只想知道古代人是如何染髮的?為什麼他們染出的黑髮能長久不變色。在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了裡面的納米技術。

古代染髮技術

早在3000年前,古埃及人及古羅馬人就學會了用天然植物染料,比如用羽扇頭花、藏紅花、茜草、指甲花和發汗菊等植物,經日光氧化後進行染髮。其中指甲花和發汗菊兩種流傳至今仍被採用。

後來人們又研究發明瞭一些基於含鉛化合物的染髮配方,這在古文獻中都有提及和記載,有些配方一直持續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這些配方都是混合了氧化鋁和氫氧化鈣並加入少量的水形成一種膏狀染料,用來染頭髮和羊毛。

「我們這次用來深入研究的配方是由著名的古希臘醫學家蓋倫 (Claudius Galen)研製。」 歐萊雅研究院的Jean Luc Leveque先生介紹說,研究人員按照蓋倫的配方處理金色的頭髮,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金色頭髮的顏色逐漸加深變為了棕色,最後變為了黑色。這是什麼原因呢?

偶然還是必然?

4個小組的研究人員利用共聚焦顯微鏡、X-線螢光、X-線微衍射、高解析度透射電子顯微鏡等工具,對頭髮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他們將頭髮處理6個小時後,使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其橫斷面,可以看到微小的鉛成分積聚在皮質層和表皮層內;再進一步放大可以發現,微纖維內聚集著硫化鉛晶體。原來頭髮的顏色來自於微纖維以及微纖維之間的表皮層和皮質層內聚集著的5納米大小硫化鉛納米晶體。

有科學家猜測,2000年前的古人可能還不懂現代意義上的納米科技,他們對納米材料的使用可能只是個偶然事件。但毫無疑問,他們已經通過經驗上的積累,在織物染料中使用了生物礦化技術。「整個事件依然是令人十分驚奇的,畢竟古人得到並應用了從自然界中合成的納米結晶,從而獲得了一種永久性的、不會損傷頭髮的染料。」

也有科學家猜測,可能古代科技已經發展到那種程度,只是後來遭毀滅了或失傳了。如果古人並不像現代人想像的那樣落後,他們掌握納米技術,也就不足為奇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