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北京興起「吃剩飯族」(組圖)

 2006-11-01 22: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他們常年穿梭於大排檔的餐桌間,他們的眼神時刻盯著餐桌上的殘羹剩飯。他們並非大排檔的服務員,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是隱藏於都市之中的「吃剩飯族」。「吃剩飯族」大都沒有工作,甚至沒有住所,每天靠吃別人的剩飯充飢。日前,記者對萬通新世界小商品市場大排檔中「吃剩飯族」的生活進行了暗訪。

  現場直擊

  用餐高峰來20多人

  「吃剩飯族」成員均為男性,穿著普通。

  10 月29日上午11時許,記者第一次來到位於阜成門萬通新世界小商品市場五層的「美食天地」。時值中午用餐的高峰,食客們在櫃臺前點好自己的飯菜後,都坐在大廳的餐桌上就餐。然而在眾多食客當中,一些人的舉動卻與常人不一樣,他們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這些人都為男性,穿著普通,有的人手中拿著一個一次性飯盒,有的則背著手,在餐桌之間的過道上走來走去,在眾多坐著的食客中間,他們看起來非常顯眼。他們的眼睛一直盯著桌上的食物,並用眼光打量著周圍食客的一舉一動,看到有食客離開,他們立即上前,如果食物合乎自己的口味,就立即坐下來食用。他們正是活躍於這個大排檔之中的「吃剩飯族」。他們把自己的這一行為稱作 「撿飯」。

  昨天中午,當記者再次來到「美食天地」時,發現「吃剩飯族」中的大多數人也都已經到來。他們穿梭於人群中,踅摸著自己的午飯。「吃剩飯族」大都對食物並不挑剔。據其中的一人講,每天固定來此吃剩飯的人有七八人,週末人多時能有二十多人,有的已經吃了兩三年。

  14時,隨著食客減少,「吃剩飯族」也心滿意足地離開,消失在商城之中。

 

將食客吃剩的各種飯菜、飲料收集在一起,就成了一頓豐盛的午餐

 

耐心等待

 

與服務員爭搶

 

滿載而歸

 

滿載而歸

  跟服務員搶奪剩飯

  吃剩飯有三部曲:待機、尋找、落座。

  記者跟蹤了一名每天都來此吃剩飯的中年男子,記錄了他「撿飯」的全過程。昨天上午11時20分,這名男子乘坐電梯來到「美食天地」,此時的上座率已經達到約 70%。該男子逕直走到大廳,環視了一下後,開始緩慢地在餐桌之間的通道上行走,邊走邊看兩邊食客面前的盤子。轉了一圈,看到食客們都吃在興頭上並無離開的意思,他隨即找了個座位,坐下休息,但眼睛還是不住地四處游移。

  該男子坐了5分鐘後,見有食客陸續離開,他便立即起身,再次開始新一圈的尋找。一位女子剩了半盤宮保雞丁蓋飯,前腳剛離開,他就走過去把盤子端走,在離開的途中,還順手拿了一個沒人吃的餡餅。該男子隨後來到電梯間的窗臺前,在這裡享用剛剛撿來的食物。不一會兒就吃完了,可能是沒有吃飽,他再次來到大廳,尋找新的食物。不一會兒,一份麻辣燙被他端了回來。

  而另一名穿著紅黑夾克的男子就顯得有些「霸道」。食客前腳剛走,他一屁股就坐在座位上,拿起筷子開始狼吞虎嚥起來。坐在他旁邊的兩位食客顯然沒搞明白發生了什麼,面露詫異之色。而「紅黑夾克」對此不以為然,吃完後換了一片區域,繼續尋找。這時,「紅黑夾克」突然發現了一份沒怎麼動過的套餐,但還沒走過去,一名服務員已經搶先一步把餐盤拿起,準備倒進垃圾車。只見「紅黑夾克」迅速衝上前去,拉住了服務員的胳膊,服務員明白了他的意思,將餐盤交給了他。

  記者調查

  午餐晚餐 都來蹭飯

  他們每頓連吃帶轉兩個小時,食量驚人,面色紅潤。

  一名負責清理餐桌的服務員告訴記者,「吃剩飯族」每天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上午「美食天地」一開門,「吃剩飯族」中就有人來,一直到晚上「美食天地」打烊,最後一個人才離去。記者發現,「吃剩飯族」的食量非常驚人,通常會在大廳裡連吃帶轉兩個小時,從他們離開時的表情來看,都很滿足。每個「吃剩飯族」成員的面色都很紅潤,看起來很健康,有些人的肚子還隆起,大腹便便的樣子讓人想不到他們竟然是靠吃剩飯為生。

  18時,當晚間食客增多時,「吃剩飯族」再次出現。常年在此吃剩飯,他們已經成了這裡的熟面孔。見到保安,他們甚至還和熟識的保安打招呼。當記者詢問一位保安為何對「吃剩飯族」的行為不予以制止時,保安無奈地表示,對方沒有影響到別人,他們也不好加以制止。

  吃剩飯族 有三類人

  他們都認為吃剩飯避免了浪費,雖然丟人,但理直氣壯。

  「吃剩飯族」互相之間並沒有太多瞭解,見面也沒有交流,只有在都吃飽肚子之後才會偶爾點頭示意。記者通過與「吃剩飯族」接觸後發現,他們有著一些共同的特點:大都沒有工作,而且都自稱曾努力過,但就是找不到工作,迫於生計來此吃剩飯;都認為吃剩飯是避免了浪費,雖然覺得有些丟人,但也理直氣壯。

  第一類:家庭貧困者

  每天來此吃飯的老劉(化名)並不願意告訴記者他的真實姓名。老劉告訴記者,他是北京人,已在此吃了兩年多了。「我沒工作,家在附近,所以每天來這裡都很方便。」老劉說,他家裡有個上大學的孩子,為了能給孩子多攢點學費,他只得來這裡吃飯,這件事也只有他愛人知道。

  據老劉說,在這裡吃剩飯的北京人,只有三個。在記者和老劉閒聊時,另一名經常穿「綠馬甲」的中年人從記者面前走過了十多次,一會兒拿一個餡餅,一會兒拿一份炒麵。記者發現,像老劉一樣,「綠馬甲」也都挑一些幾乎沒動過的食物,而且很少在座位上吃,都是拿到電梯間或者樓道人少的地方再吃。

  第二類:外地流浪者

  「吃剩飯族」中人數最多的就是外地來京的流浪人員,他們居無定所,每天都靠來此吃剩飯填飽肚子。來自陝西的老賈告訴記者,他來北京後一直找不到好工作,不得已來此吃剩飯。老賈每天在醫院或者火車站借宿,早上有時順便替病人排隊掛號,掙一二十塊的零花錢,「連衣服都是在醫院的廁所裡洗的,要是穿的不乾淨,沒法來這裡吃。」

  第三類:外來打工者

  42 歲的白建華是「吃剩飯族」中的一個另類,雖然他有工作,但是每週還是要來這裡吃幾頓剩飯改善生活。白建華告訴記者,自己孤身一人來北京闖蕩,他也不會做飯,大排檔飯菜的種類豐富多樣,正好滿足了他的需求。「這兒的飯我買不起,一份飯怎麼也要十多塊錢,而吃剩飯一分錢都不用花。」

  但記者注意到,雖然白建華為了省錢吃剩飯,但他卻還抽著香菸,「飯可以吃剩的,可是煙還是得抽自己的。」

  ●吃飯經驗

  盯緊女食客

  吃剩飯也有經驗。來自河北衡水的老韓悄悄告訴記者:「也沒什麼特別的,就是多注意點女的。她們嘴比較刁,很多東西買來覺得不好吃就一口都不吃了,而且食量小。而男的一般吃完飯就剩不下什麼了。」

  「吃剩飯不會生病嗎?」記者問。

  「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有些看著生病的人的剩飯,我一般也不吃。還有像麵條、餛飩之類的,除非實在沒的吃了,我一般不吃,湯乾不乾淨不好說。」老韓自信地說。

  ●食客態度

  大多數認為不影響就餐

  「吃剩飯族」是否影響食客就餐?針對此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多數食客表示,只要「吃剩飯族」不影響他們正常就餐,他們除了表示驚奇和不理解外,就餐不會受到影響。但也有食客表示,老有人在旁邊盯著自己吃飯,感覺很彆扭,而且想想他們正在吃別人的剩飯,自己也會感到陣陣噁心。

  在市場內工作的郭先生每天都來此吃午飯,他告訴記者,有一次他的同事感冒了,一不小心在他的炒飯上打了個噴嚏。郭先生只得重新再買一份,然而當他回來時,發現一個男子正在吃他的炒飯。「我當時還不知道他是做什麼的,喝止了他,沒想到他知道不能吃的原因後,竟然全部吃掉了。」

  大排檔的服務員小王也多次與「吃剩飯族」打交道,收拾餐桌時,經常會被他們半路攔下,要走剩飯。「看他們也挺可憐的,我也不跟他們計較。」

  ●商城說法

  無法去禁止

  管理難度大

  記者隨後致電萬通新世界小商品市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一現象並非萬通的大排檔獨有,在很多大排檔裡都有同樣的狀況,「尤其是在南方,這種現象更為普遍。」工作人員表示,這是隨著社會進步而產生的一種新現象,這些「吃剩飯族」其實也是乞丐,但是他們都衣著整潔,與普通顧客無異,商場也無法禁止他們入內。

  工作人員表示,吃剩飯者的行為實際上是不允許的,商城也加大人力對此現象進行管理,要求保安對吃剩飯者進行勸離,但是由於吃剩飯者的行為沒有觸犯任何法律,管理起來難度非常大。

  ●吃剩飯族·對話

  什麼都好,就是太丟人

  老韓今年40歲,河北衡水人,未婚,兩年前來京。昨天,記者在老韓吃飯時與他有了下面的一段對話。

  記者:您在這兒吃了多久了?

  老韓:兩年。

  記者:當初怎麼想到來這裡吃飯?

  老韓:找不到工作,沒吃沒喝好幾天,路過這裡時,看到有人的飯剩了很多,餓得不行就吃了。

  記者:在這吃剩飯怎麼樣?

  老韓:挺好的,什麼都有,營養很豐富。就是……

  記者:就是什麼?

  老韓:吃剩飯什麼都好,就是太丟人!(老韓開始沉默)

  記者:別的吃飯的人會煩你們嗎?

  老韓:應該不會的,我穿得挺乾淨的,而且我不是要飯,是吃別人不要的飯,往好了說,我這樣做避免了浪費。

  記者:覺得丟人,為什麼還來吃?

  老韓:沒辦法,找不到工作。

  記者:找不到工作為什麼不回老家?

  老韓:家裡只有一畝地,回去也掙不到錢。

  記者:那你在北京不也掙不到錢嗎?

  老韓:總比回家好,沒混出樣子,回老家沒面子。

  記者:你會一直吃下去嗎?

  老韓:也許吧。我現在開始打點小工,也能掙些小錢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