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策調整珠三角港資陷絕境

據報導,中國自九月十五日起實施加工貿易及退稅新政以來,珠江三角洲八萬多間港資加工廠開始陷入「彌留狀態」,有些從事紙板生產的港商被迫結束投資,也有銅燈生產商計畫將加工廠轉為獨資企業,謀求出路。

為遏止貿易順差、嚴重污染以及加工貿易商瞞稅走私三種情況,中國政府九月間發布「關於調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和增補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的通知」,下令調降、取消近一千五百項商品的退稅率,並將加工貿易禁止和限制進口原料,由八十種增加到四百種,今後還會分期、分批增加到一千六百種。

香港「星島日報」今天報導,這項政策下達後,珠江三角洲的造紙、五金、紡織、皮革等加工貿易行業首當其衝,成為「重災區」。

報導引述在廣東東莞設廠的恆力紙品廠董事總經理傅振光說,新政策執行後,「影響慘了,單算木漿這一項,就全部紙品加工廠都無得做。」

他指出,根據新的規定,外國入口原料需六到七個百分比的關稅,增值稅也完全不能退,成本變相增加約兩成半。

傅振光說,原本今年公司正擴建廠房,木漿池、廠房框架已搭好,但工程也被迫中斷。

主要生產銅燈的香港成偉銅器董事會成員羅國成表示,目前公司約兩成原料,包括黃銅磚、青銅、白銅等都屬於被限制類,外地入口原料須繳交百分之二十五的稅項,但中國大陸原料又不符合要求,公司處於兩難狀態。

他說,「加工廠很多時都由客戶指定原料,國內的原料,例如電解銅,成分、純度和外國不同,產品做出來有‘老鼠紋’。又例如做皮燈,客戶指明要義大利皮,不可以用國內的,那些生意便接不了。」

羅國成說,直接關稅加上其他相關原料成本上升,公司銅製品成本至少上升四成,但又不可能將成本轉嫁到客戶身上,現在只能消極觀望。「看能不能轉做獨資企業。最壞的打算,找個更好的地方搬。」

據報導,面對突如其來的政策轉變,香港工業總會二十四日舉行會員座談會向中國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的官員反映意見。工總副主席劉展灝說,新政策影響遍及各個行業,涉及數萬間工廠。

報導說,目前珠江三角洲已有十多間中小型瓦楞紙廠因原料不能進口而停產,若情況持續,將有更多工廠關閉。

香港商會希望中國政府延遲實施相關政策三到九個月,讓廠商有時間轉型。工總徵集會員意見後,將向中國商務部提交意見書。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