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女兒問:「媽媽,今年的Halloween我當什麼?」我才猛然意識到萬聖節又快到了。
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來加拿大都快五年了。一年又一年,中國節外國節,節日連著節日將日子串成一串,但最愛的還是這個萬聖節,尤其是第一年,我的好奇與期盼,一點不亞於我的孩子,那晚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
記得那年過節前我上網查了很多關於萬聖節的介紹,知道十月三十一日是西方人的Halloween Day,國人譯作萬聖節,類似於中國七月半的鬼節。都是給鬼過的節日,只不過他們不燒紙錢銀箔之類的東西送給過世的人,而是在慶祝形式上極盡誇張之能事,各種歌謠道具新鮮新奇,說起來更像是一個給孩子們過的節日,我和女兒等待著,一點點感受著節日愈走愈近的腳步,止不住的興奮。
萬聖節前幾天,便開始有人家在門前的樹上挂紙做的小鬼、幽靈等等,晚上出去冷不防看見他們在風中飄蕩,心裏嚇得咚咚直跳。大部分人家會在門前擺放南瓜燈,再插些鬼怪小人在前院。女兒很喜歡看,放學的路上邊走邊給我評判誰家的小鬼好看,誰家的小鬼嚇人。這段日子她帶回家的手工也都是些魔鬼面具、南瓜鬼臉,零零碎碎,反正都和萬聖節有關。
最難的是給女兒買過萬聖節的服裝了,倒也不貴,一元店各種服裝面具種類繁多,一套買下來也就幾塊錢而已。難的是女兒今天要扮女巫,明天要當中國娃娃,後天覺得魔鬼更酷又變了主意。直到萬聖節前一天,才在我好說歹說之下買了個綠頭髮的女巫帽子,一件黑袍,一個南瓜手電筒筒和一個特大號的裝糖用的袋子。
萬聖節終於在期盼中到來了,女兒一大早不用叫就爬起來,戴上女巫帽,穿上大黑袍,催著讓我給她化妝,因為學校有個萬聖節party要先參加。用紅紅綠綠的油彩給她化了個電視裡她喜歡的中國娃娃的臉兒,我的小女兒一下變了模樣,很怪異的感覺,但她自己倒挺美的。也就罷了,不就是為了孩子開心嗎?
放學回來女兒拎了一大包糖,是老師給小朋友們發的過節糖。還有一個不大的紙盒,學校讓她們晚上要糖的同時,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募捐。女兒很興奮,吃飯的時候都不願意把妝卸下來,嘴裡還不停的念叨著:「 Donation(捐款),please!」逗得我和丁直樂。其實四歲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捐款的目的是什麼,我給她解釋了半天,諸如募捐來的錢可以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讀書、買藥之類的,她也只是明白了她募來的錢可以給一些可憐的小孩買糖吃。
下午才五點鐘,朋友就帶著三歲的女兒來了,說是孩子鬧得不行,非得馬上就出去要糖。小姑娘打扮成了個大南瓜,煞是可愛。兩個孩子互相攀比著,你說你的服裝漂亮,我說我的頭髮美麗。眼看著再比下去就要鬧矛盾了,趕快領著她們倆兒出
門。
女兒手裡拎著袋子,脖子上掛著盒子,一出門就和小朋友小馬似的撒著歡兒跑,看到點著南瓜燈的人家就去按門鈴,邊按邊喊:「Trick or treat!」主人就會開門往小孩子的袋子裡放塊糖或巧克力,孩子們說聲:「Thank you 。」再去敲另一家。因為女兒還肩負著募捐的任務,所以要了糖以後就舉著她的小盒對主人說:
「Donation,please!」有些人家捐個五毛一塊的,有些則擺擺手錶示不捐。捐了呢,女兒就興高采烈地往下一家跑,不捐就嘟個嘴對我說:「No money!」多虧大多數人家都捐,否則我真擔心女兒失去了積極性。
有些人家雖然沒擺南瓜燈,但開著門燈也可以去要糖。沒多久她倆的袋子已拎不動了,讓回家也不回,我和朋友只好把糖往口袋裡裝,滿口袋裝得鼓鼓囊囊的,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六點鐘左右路上的孩子多起來,小的都由父母陪著,大的則三三兩兩的結伴走。化的妝千奇百怪,多以小鬼、南瓜為主,印象深的有兩個,一個是慘白的一張臉,眼睛嘴巴是三個黑窟窿,眼睛還往下滴著血;另一個是穿著個白袍,散著一頭黑髮,伸著個血紅的舌頭,邊走邊「嗚嗚」地怪叫。印象深的原因可能就是太瘮人吧。
孩子們大都唱著一首要糖的歌:「Trick or treat,smell my feet,give me something good to eat。Not too big ,not too small,just size of Montreal。」旋律簡單明快,很好聽,歌詞也很有意思。
暖暖的薄暮天,成群結隊、歡歡喜喜唱著歌要糖的孩子們,還有那散發著橘黃色溫馨光芒的南瓜燈,不知為什麼讓我忽然有了兒時過春節的感覺。年少的我們當年就是這樣走東家串西家地拜糖,歡樂的笑聲壓過了冬日的嚴寒。和朋友說起來,她也有同感。其實說白了,節日就是為孩子們過的,春節也好,鬼節也罷,也只有孩子們能活躍氣氛,讓節日像個節日。
帶著孩子們拐上了另一條僻靜的小街,遠遠的就聽見恐怖的音樂聲在夜空裡迴響,不時還夾雜著幾聲鬼哭狼嚎。朋友的女兒嚇得直往媽媽懷裡鑽,我的小姑娘卻無所畏懼地非得去看看。
那家車庫門前坐了個抱著吉他的男人,背後閃著綠燈,旁邊一塊白牌子上畫著個黑箭頭指引著方向。走近一看,原來是個假人,順著箭頭望去,明明滅滅的「鬼火」 跳動著,一個穿著白衣的「幽靈」提著個燈籠游過來晃過去,還有個真人大小的「死屍」躺在地上,旁邊一口棺材敞著口,我和女兒好奇地走近去看,「哇!」的一聲坐起一個血盆大口的「殭屍」,女兒嚇得一哆嗦,跟在後邊的朋友的女兒則大哭起來。我趕緊對女兒說:「你看他的眼睛在動,他在假裝騙你呢。」女兒仔細看了看不怕了,反對著「殭屍」哇哇大叫起來。殭屍笑了,從棺材裡摸出一大把糖放在女兒的袋子裡,女兒不依不饒的舉起她的小盒喊:「Donation, please!」這時扮成「幽靈」的老婦人走過來,往女兒的盒裡塞了個兩元的硬幣,摸著她的頭誇道:「Good girl!」
和老婦人聊了幾句,大致明白了她們這麼做的含義。一者為了好玩有趣,增加節日氣氛;二者是讓孩子從小不以鬼怪為怪,就不會怕什麼鬼怪了。這倒有點像咱們中國佛家宣揚的佛理,譬如南宗六祖惠能的偈語:「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朋友的女兒因為被嚇著了,不願再走,所以我們的萬聖節之遊便以這一家告終。又因為這一家的極盡恐怖之能事,覺得再轉下去意義也不大了,於是就打道回府。
回到家女兒先是把糖往地下一倒,給了她爸爸一個驚喜,然後晃著她那大半盒的捐款,讓我在她的紅花榜上畫個小紅花。我說:「原子,光讓別人捐款不行,你也得為小朋友捐點吧?」女兒一聽,趕緊去抱來了她的小兔兔儲蓄罐,把裡面的硬幣倒出來慷慨地往捐款盒裡塞,直塞到再也塞不下去了才住手。最後還擔心地問:「媽媽,你說夠小朋友們買糖吃嗎?要不,把我的糖分給他們吧!」我感動地摟著我的小女兒說:「夠了,孩子,小朋友們會謝謝你的。」
女兒把捐款盒放在床頭甜甜地睡著了,望著她那可愛的小臉我不由浮想聯翩。如果真有一個冥府在,祈求那兒的人們保佑現世的孩子們吧!讓世界每一個角落的孩子都有快樂的童年,讓童年的小人們都有糖吃,成就我女兒小小的心願!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時間過得真快啊,轉眼來加拿大都快五年了。一年又一年,中國節外國節,節日連著節日將日子串成一串,但最愛的還是這個萬聖節,尤其是第一年,我的好奇與期盼,一點不亞於我的孩子,那晚的情景至今歷歷在目。
記得那年過節前我上網查了很多關於萬聖節的介紹,知道十月三十一日是西方人的Halloween Day,國人譯作萬聖節,類似於中國七月半的鬼節。都是給鬼過的節日,只不過他們不燒紙錢銀箔之類的東西送給過世的人,而是在慶祝形式上極盡誇張之能事,各種歌謠道具新鮮新奇,說起來更像是一個給孩子們過的節日,我和女兒等待著,一點點感受著節日愈走愈近的腳步,止不住的興奮。
萬聖節前幾天,便開始有人家在門前的樹上挂紙做的小鬼、幽靈等等,晚上出去冷不防看見他們在風中飄蕩,心裏嚇得咚咚直跳。大部分人家會在門前擺放南瓜燈,再插些鬼怪小人在前院。女兒很喜歡看,放學的路上邊走邊給我評判誰家的小鬼好看,誰家的小鬼嚇人。這段日子她帶回家的手工也都是些魔鬼面具、南瓜鬼臉,零零碎碎,反正都和萬聖節有關。
最難的是給女兒買過萬聖節的服裝了,倒也不貴,一元店各種服裝面具種類繁多,一套買下來也就幾塊錢而已。難的是女兒今天要扮女巫,明天要當中國娃娃,後天覺得魔鬼更酷又變了主意。直到萬聖節前一天,才在我好說歹說之下買了個綠頭髮的女巫帽子,一件黑袍,一個南瓜手電筒筒和一個特大號的裝糖用的袋子。
萬聖節終於在期盼中到來了,女兒一大早不用叫就爬起來,戴上女巫帽,穿上大黑袍,催著讓我給她化妝,因為學校有個萬聖節party要先參加。用紅紅綠綠的油彩給她化了個電視裡她喜歡的中國娃娃的臉兒,我的小女兒一下變了模樣,很怪異的感覺,但她自己倒挺美的。也就罷了,不就是為了孩子開心嗎?
放學回來女兒拎了一大包糖,是老師給小朋友們發的過節糖。還有一個不大的紙盒,學校讓她們晚上要糖的同時,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募捐。女兒很興奮,吃飯的時候都不願意把妝卸下來,嘴裡還不停的念叨著:「 Donation(捐款),please!」逗得我和丁直樂。其實四歲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捐款的目的是什麼,我給她解釋了半天,諸如募捐來的錢可以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讀書、買藥之類的,她也只是明白了她募來的錢可以給一些可憐的小孩買糖吃。
下午才五點鐘,朋友就帶著三歲的女兒來了,說是孩子鬧得不行,非得馬上就出去要糖。小姑娘打扮成了個大南瓜,煞是可愛。兩個孩子互相攀比著,你說你的服裝漂亮,我說我的頭髮美麗。眼看著再比下去就要鬧矛盾了,趕快領著她們倆兒出
門。
女兒手裡拎著袋子,脖子上掛著盒子,一出門就和小朋友小馬似的撒著歡兒跑,看到點著南瓜燈的人家就去按門鈴,邊按邊喊:「Trick or treat!」主人就會開門往小孩子的袋子裡放塊糖或巧克力,孩子們說聲:「Thank you 。」再去敲另一家。因為女兒還肩負著募捐的任務,所以要了糖以後就舉著她的小盒對主人說:
「Donation,please!」有些人家捐個五毛一塊的,有些則擺擺手錶示不捐。捐了呢,女兒就興高采烈地往下一家跑,不捐就嘟個嘴對我說:「No money!」多虧大多數人家都捐,否則我真擔心女兒失去了積極性。
有些人家雖然沒擺南瓜燈,但開著門燈也可以去要糖。沒多久她倆的袋子已拎不動了,讓回家也不回,我和朋友只好把糖往口袋裡裝,滿口袋裝得鼓鼓囊囊的,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六點鐘左右路上的孩子多起來,小的都由父母陪著,大的則三三兩兩的結伴走。化的妝千奇百怪,多以小鬼、南瓜為主,印象深的有兩個,一個是慘白的一張臉,眼睛嘴巴是三個黑窟窿,眼睛還往下滴著血;另一個是穿著個白袍,散著一頭黑髮,伸著個血紅的舌頭,邊走邊「嗚嗚」地怪叫。印象深的原因可能就是太瘮人吧。
孩子們大都唱著一首要糖的歌:「Trick or treat,smell my feet,give me something good to eat。Not too big ,not too small,just size of Montreal。」旋律簡單明快,很好聽,歌詞也很有意思。
暖暖的薄暮天,成群結隊、歡歡喜喜唱著歌要糖的孩子們,還有那散發著橘黃色溫馨光芒的南瓜燈,不知為什麼讓我忽然有了兒時過春節的感覺。年少的我們當年就是這樣走東家串西家地拜糖,歡樂的笑聲壓過了冬日的嚴寒。和朋友說起來,她也有同感。其實說白了,節日就是為孩子們過的,春節也好,鬼節也罷,也只有孩子們能活躍氣氛,讓節日像個節日。
帶著孩子們拐上了另一條僻靜的小街,遠遠的就聽見恐怖的音樂聲在夜空裡迴響,不時還夾雜著幾聲鬼哭狼嚎。朋友的女兒嚇得直往媽媽懷裡鑽,我的小姑娘卻無所畏懼地非得去看看。
那家車庫門前坐了個抱著吉他的男人,背後閃著綠燈,旁邊一塊白牌子上畫著個黑箭頭指引著方向。走近一看,原來是個假人,順著箭頭望去,明明滅滅的「鬼火」 跳動著,一個穿著白衣的「幽靈」提著個燈籠游過來晃過去,還有個真人大小的「死屍」躺在地上,旁邊一口棺材敞著口,我和女兒好奇地走近去看,「哇!」的一聲坐起一個血盆大口的「殭屍」,女兒嚇得一哆嗦,跟在後邊的朋友的女兒則大哭起來。我趕緊對女兒說:「你看他的眼睛在動,他在假裝騙你呢。」女兒仔細看了看不怕了,反對著「殭屍」哇哇大叫起來。殭屍笑了,從棺材裡摸出一大把糖放在女兒的袋子裡,女兒不依不饒的舉起她的小盒喊:「Donation, please!」這時扮成「幽靈」的老婦人走過來,往女兒的盒裡塞了個兩元的硬幣,摸著她的頭誇道:「Good girl!」
和老婦人聊了幾句,大致明白了她們這麼做的含義。一者為了好玩有趣,增加節日氣氛;二者是讓孩子從小不以鬼怪為怪,就不會怕什麼鬼怪了。這倒有點像咱們中國佛家宣揚的佛理,譬如南宗六祖惠能的偈語:「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朋友的女兒因為被嚇著了,不願再走,所以我們的萬聖節之遊便以這一家告終。又因為這一家的極盡恐怖之能事,覺得再轉下去意義也不大了,於是就打道回府。
回到家女兒先是把糖往地下一倒,給了她爸爸一個驚喜,然後晃著她那大半盒的捐款,讓我在她的紅花榜上畫個小紅花。我說:「原子,光讓別人捐款不行,你也得為小朋友捐點吧?」女兒一聽,趕緊去抱來了她的小兔兔儲蓄罐,把裡面的硬幣倒出來慷慨地往捐款盒裡塞,直塞到再也塞不下去了才住手。最後還擔心地問:「媽媽,你說夠小朋友們買糖吃嗎?要不,把我的糖分給他們吧!」我感動地摟著我的小女兒說:「夠了,孩子,小朋友們會謝謝你的。」
女兒把捐款盒放在床頭甜甜地睡著了,望著她那可愛的小臉我不由浮想聯翩。如果真有一個冥府在,祈求那兒的人們保佑現世的孩子們吧!讓世界每一個角落的孩子都有快樂的童年,讓童年的小人們都有糖吃,成就我女兒小小的心願!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在多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