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鄉親回憶王光美:她沒有主席夫人的架子

 2006-10-19 11:1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鄉親印象

  「她完全沒有主席夫人的架子」

  45年的時光不短了,但76歲的寧鄉縣炭子沖老人歐鳳球依然清晰記得,1961年時任國家主席的劉少奇帶著夫人王光美第一次回家鄉的情形:沒有敲鑼打鼓,沒有盛大歡迎儀式,沒有龐大的隨從,有的只是劉少奇對家鄉農業建設(公社食堂)的憂心忡忡,有的只是王光美對家鄉人的親切之情和劉少奇無微不至的照顧。

  平生第一次吃到糖粒子

  「我早知道了她(王光美)病逝的消息,心裏堵得慌。」昨日上午,坐在少奇故居內的民俗文化展展館裡,歐鳳球老人用手按著自己的胸口說,淚水在眼睛打轉。

  作為劉少奇家的鄰居,歐鳳球老人與王光美共見了兩次面。老人說:「1961年5月6日中午,那天有點悶熱,我正在家裡吃飯,大隊幹部突然叫我上少奇家裡去一趟。」

  歐鳳球和父親、弟弟一起來到劉少奇家,還沒走進門,劉少奇和王光美走到門口來迎接了。歐鳳球說:「我當時有點緊張,不敢和主席坐一桌。」

  劉少奇笑著說:「我是來瞭解農村情況的,我們又是鄰居,坐吧。」王光美從內屋裡捧出很多糖粒子給歐鳳球父子三人吃,還給他們倒茶,劉少奇給每個人發了一根煙,牌子是「大前門」。

  「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吃糖粒子,糖的包裝紙上有一層白色薄膜,我們丟掉了沒吃。」歐鳳球說。細心的王光美說:「糖的包裝的薄膜不要扔掉,是糯米做的,可以吃,很有營養。」

  不停給主席扇風

  少奇回家鄉正值三年困難時期,炭子村的老百性同樣也在為吃飽肚子發愁,他回家鄉就是調研農村情況。

  歐鳳球介紹,少奇回來後,對家鄉的現狀看在眼裡急在心裏,一直陪伴在主席身邊的王光美心裏也充滿了擔憂和心酸。說起來,這是她首次回婆家,看到婆家鄉親們的困苦,她心裏也很難過。

  劉少奇和歐鳳球父子的對話是在在劉少奇故居的橫堂屋裡進行的。由於天氣有點悶熱,劉少奇在瞭解情況時,汗水直流,而他一直在記錄、對話,無暇顧及汗水。見此,王光美連忙拿出扇子給主席扇風,扇了半個小時,一直沒停。在劉少奇與他們的對話中,王光美從頭至尾都沒有插一句話,只是靜靜地聽著,還幾次給他們倒水。

  「王光美當時穿一身藍色外套,很樸素,完全沒有主席夫人的架子。看得出來,他們夫妻很恩愛,王光美對劉主席真好。」回憶當時的情形,歐鳳球老人讚嘆地說。

  家鄉人不會忘記她

  2003年,在劉少奇105週年誕辰時,王光美不顧82歲高齡,拖著虛弱的身體再一次來到故居。王光美為劉少奇同志紀念館花明德育園開園剪綵,率親屬向劉少奇同志銅像敬獻花籃,並瞻仰劉少奇同志故居。「我們會永遠記得她。」鄉親們聽到王光美去世的消息後,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

  本報記者 劉少龍 實習生 王芳凱

  遊客緬懷

  她是劉主席的賢內助

  本報訊 日前,記者來到劉少奇故居,前來瞻仰偉人的遊客絡繹不絕。86歲高齡的原水利部副部長劉兆倫老人特意從廣州來到寧鄉,參觀少奇故居。

  劉老年輕時在延安當過幹部,參加過抗日戰爭,為新中國的成立流過血出過力。和劉老同行還有十幾位離休幹部,老人談起已經去世的王光美時,喃喃地說:「她是個好人吶,她不僅照顧了劉主席,更為千千萬萬的中國老百姓盡了自己的職責。她是一個合格的主席夫人,主席的賢內助。往昔的崢嶸歲月刻骨銘心,現在的人不能忘記老一輩革命者,特別是年輕人應該多來這裡緬懷已作古的主席。」劉老說這翻話的時候,聲音高亢,精神抖擻,曾經的歲月在他的臉上痕跡依稀可見。隨後,老人和十幾位離休幹部向劉少奇故居走去,彷彿又找回了當年帶兵打仗的感覺。難得來一次湖南,劉老打算把湖南的紅色勝地游個遍,他們下一站去毛主席的故鄉韶山。

  老人還透露了一個細節,聽說故居裡挂有劉少奇生前和王光美的合影,他想和一同來參觀的老伴在照片前合影,告別記者時,他悲傷地說:「可惜的是,照片上的兩位老人現在都走了。」

  實習生 王芳凱 記者 劉少龍

  她一直為家鄉建設操心

  寧鄉縣委縣政府赴京悼念王光美

  本報訊 昨日,寧鄉縣委、縣政府相關人員在縣委書記虢正貴、縣長黎石秋率領下,到北京解放軍305醫院王光美靈堂進行悼念。

  虢正貴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在悼念館內的靈堂裡,王光美的遺像被松柏和鮮花簇擁,掛在天藍色幕布的正中。彩色的遺像上,王光美頭髮花白,面帶微笑。幾副白底黑字的輓聯,掛在告別室南側的窗前。」

  虢正貴介紹,他們胸口佩戴白花,走進告別室,向鮮花簇擁的王光美遺像鞠躬致哀。由於他們是家鄉人,就單獨進行了悼念活動,他們與王光美的家人握手,一起回憶王光美老人回寧鄉的情景。

  王光美老人去世,寧鄉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在炭子沖,鄉親們臉上都帶著淒容。回憶起與王光美交往的點點滴滴,虢正貴說:「每次到她家去,她都要問到鄉親們日子是不是過得更好了,一直為家鄉的建設操心。」

  2000年,虢正貴第一次到王光美家拜訪時,老人家身體還健朗,特意將兒子劉源叫回來,跟家鄉來的老鄉們聊天。王光美很關心家鄉的建設,不時問起家鄉以及故居的一些情況。

  虢正貴記得當時王光美問:「以前(1961年)主席回家鄉炭子沖搞農村調研時,曾經請一些鄉親(30多人)到家裡座談,現在這些老人健在還有多少?」

  當聽到「只有五六老人還健在」的回答時,王光美顯得有些傷感。老人說:「家鄉建設也應該多聽聽鄉親們的意見,鄉親們富裕了,你們這些當幹部臉上才光榮。」虢正貴連忙說:「一定謹記教誨,好好把家鄉建設搞好。」

  王光美又問:「現在家鄉的建設與以前(1997年,王光美在劉少奇100週年誕辰時第5次回寧鄉)相比怎樣?」

  虢正貴介紹,與3年前相比,寧鄉各方面的建設都好了很多,招商引資力度很大,新修很多道路,農民生活比以前也好多了。當聽到家鄉變化很大,王光美開心地笑了。

  虢正貴介紹,他們每年都要到王光美家去一到二次,一是探望一下她的身體,同時匯報一下鄉親們的生活,「每一次,她都能為家鄉建設出點子。」
来源:瀟湘晨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