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一位醫生冒死首次公開叢飛死亡真相

 2006-09-03 23:3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叢飛的死亡,給人們留下了很多謎,很多人都疑竇叢生,為什麼叢飛從確診到離世,還不到一年的時間?作為一名有良知,有社會責任感的醫生,我感覺有必要將其死亡的真相公布出來,為世人提醒。

  2006年4月20日,各大網站紛紛發出這樣一則新聞:「2006年4月20日20時40分,入選感動中國——2005年度人物」的叢飛因病醫治無效在深圳市人民醫院去世。」

  作為一名腫瘤醫生,自然會對叢飛的病情以及治療經過發生興趣,於是開始蒐集有關叢飛的消息,然而,當我閱讀了大量關於叢飛治療的報導之後,不僅潸然淚下!

  有報導說:「2005年5月13日上午,深圳市人民醫院的手術室裡,醫生切開病人胃部後嘆了一口氣。據醫生講,他們看到他的胃部腫瘤已經與胰腺粘連。「這說明胃癌已經擴散」,緊急會診後,醫生原封不動地縫住了傷口。叢飛手術後共進行了10次化療,還有多次放療和多次的熱療。」

  叢飛從確診到去世僅僅生存了363天,還不到一年的時間,實在令人痛惜!世界衛生組織曾宣布:有1/3癌症患者經過治療可以緩解病情,延長生命的,有1/3患者是可以預防的,還有1/3患者是可以治癒的。據統計,即使癌症確診,不採取任何治療手段,80%的人也可以活過二年。

  世界衛生組織出版的《國家癌症控制綱要》中按照腫瘤能否被化療治癒把腫瘤分為三類,其中已經明確指出,胃癌為第三類腫瘤,對於這類腫瘤無有效的藥物,用化療治療患第三類腫瘤的患者甚至會縮短他們的生存時間。

  而叢飛患低分化胃腺癌,手術時已經屬於晚期,竟然一共進行了10次化療,還有放療和熱療!所以,我可以很大膽的說:叢飛之死因主要是由於,晚期癌症不應該手術而手術;胃腺癌本不該化療和放療而放療和化療;過度的治療導致臟器衰竭!

  而我們認為,胃癌的治療原則是中、早期患者可以考慮手術治療,術後可以堅持以中醫藥為主的自然療法鞏固治療,而晚期的胃癌患者就應該摒棄「手術、放療和化療」,而堅定的堅持以中醫藥為主自然療法的治療,才有希望活過5年、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做到「完美人生,完美謝幕!」

  叢飛——又一個癌難的受害者!

  礦難,眾所周知,癌難,似乎陌生。癌難,指錯誤治療引發的災難,它的危害遠遠大於礦難。癌難與礦難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共同點是危害一樣;不同點是礦難可以得到賠償,家人可以減輕些痛苦,而癌難則不僅要飽受失去親人的痛苦,還要面對家徒四壁的窘境。

  保守估計,全國每年因錯誤治療死於癌難的人數不會少於30萬。

  出現癌難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出現癌難是因為患者的過錯。很多患者在患了癌症之後,因為對腫瘤方面的知識知之甚少,在選擇治療方法是又缺少智慧,導致盲目聽從醫生的意見,而出現了誤治、過度檢查、過度治療,使元氣大傷,臟器衰竭,最終導致癌難的發生。

  第二,出現癌難是大醫院的過錯。因為大醫院目前幾乎都採用手術、放療和化療三種方法治療癌症,所以注定不會成功。緊催患者治療,不考慮後果,也許是癌患死亡率高達80%的原因之一。

  第三、發生癌難,大量治癌藥品的廣告也是「功不可沒」。要治癌成功就要系統地學習抗癌知識。建議大家讀幾本倍受癌患推崇的抗癌書,如《與癌患心靈相約》、《中醫藥抗癌止痛新論》和《21世紀抗癌新學說——自然排毒免疫論》等,用科學抗癌知識武裝頭腦,不僅「撐不壞」大腦,還能有效地抑制過多信息的負面影響。在治療過程中就可以「身手矯健」,取得抗癌鬥爭的最後勝利。

  最後還要強調一點,發生癌難,濫用手術、放療和化療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無論是手術或者放、化療都是攻擊性的療法,而這類治療方法的共同特點就是,在消滅癌細胞的同時也極大的消耗了人體實力,往往會損傷臟器,造成死亡。對於那些不適合這三種療法而濫用其治療的患者所產生的結果,正如一位美國的腫瘤專家在一本書中對這三種療法的形象比喻:手術——刀砍;放療——火燒;化療——下毒。可以想像一下,一個身患癌症的人,本來免疫力就低下,再經過 「刀砍、火燒、下毒」的殘害,其結果會怎樣!

  叢飛的過早離世就是由於「刀砍、火燒、下毒」的殘害所致!叢飛的事跡是令人感動的,是完美的,但是他早的謝幕並不是完美的!

  因此可以毫不避諱的說,叢飛——又一個癌難的受害者!!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