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日本企業反省在中國業務 開始撤離

 2006-08-26 06:0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多年來,日本企業持續在中國投資,幾乎年年創記錄。但現在,日本企業也開始慢慢轉向。工資增長、電力緊缺、競爭激烈,這些因素促使日本企業移情,把目光轉向其它低工資的增長型國家。德國之聲編譯如下。

日本的併購經紀公司──株式會社樂國富(RECOF)的中國業務負責人Tetsuo Yamazaki估計,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將來會撤離中國,或者至少是部分撤離。在這些公司出售工廠或子公司的時候,他將為其提供諮詢服務。他已經經手了幾項這方面的業務,儘管與繼續在中國尋求新的投資機會的企業數量相比,脫手的數量還很小。

費用增長、電力緊缺、與本地企業的競爭日益激烈、以及持續虧損的中國業務促使一些日本企業不得不重新思考他們的在華業務。2003年的非典危機、2005 年的反日遊行,也促使他們不再只把目光放在中國,而是也投向其它低工資的增長型國家,以降低風險,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在其最新報告中就這樣寫道。該報告分析了日本企業在中國的投資情況。

迄今為止,日本在華直接投資額年年增長,但據中國統計,繼2005年創歷史最高記錄之後,2006年上半年的日本對華直接投資額卻比頭年同期減少了 31.4%,只有22.4億美元。南韓企業在華投資額降得更厲害,使日本超越南韓,成為繼香港和英屬維爾京群島之後的對華第三大投資國。美國對華投資的減少率也是兩位數的。只不過,中國的統計數據不包括金融業的投資數字。

但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北京辦事處卻認為這一降低並不代表長期持續的發展趨勢。該機構認為,因為中國市場的前景如此可觀,所以中國將來依然是一個重要的投資目標國。

然而,株式會社樂國富的中國市場專家Yamazaki卻認為,這要看外國企業在華業務的性質是什麼。許多在中國建廠生產、產品銷往日本市場的日本小型企業,日益強烈地感覺到工資增長的壓力和來自中國企業的競爭壓力。他說:「這些企業已經開始考慮出售其在華業務了。」相反,為中國市場生產的企業,其市場增長和費用增長經常可以保持同步,互相抵消。如豐田汽車公司掌管財務的高級董事Takeshi Suzuki就說:「我們在中國的投資還遠遠沒有結束。」

在很多情況下,外國企業的在華業務並沒有中斷,而只是發生某些變化。Yamazaki告知,比如越來越多的日本企業希望獨資單干,不與中國本地的夥伴合資。在物色合適營銷網的時候,它們情願收購中國公司,而不是建合資廠。

然而,即使是只為在中國銷售才在中國建廠的日本企業,也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來自中國同行的競爭壓力。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三家晝夜24小時服務的小型連鎖超市因此也把其擴大在華業務的速度放慢,而且遠遠慢於原始計畫。就是三洋電子公司的董事Mitsuru Homma也在其在中國的日本和美國客戶那裡觀察到首批重構業務的浪潮,其結果是增強這些企業在中國以外國家的分廠,比如設在東歐國家的生產廠。

除增長的費用、日益激烈的競爭和新的法律法規以外,還有其它原因促使日本企業反省其在華業務。如日本紡織品連鎖店優衣庫(UNIQLO)至今幾乎完全是在中國採購,其90%的貨是從中國進的。該公司發言人Aono告知,今後幾年,這個比例可能會下降到60%,主要原因是貿易配額問題。優衣庫計畫擴大在歐洲和美國的市場,不希望被捲入中國與歐盟及美國的紡織品配額糾紛中去,因此將開闢在其它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如越南或柬埔寨的貨源。但Aono也強調,他們不會放棄在中國的生產。他表示,他們不僅不撤,反而更可能會提高產量。

然而,大規模的擴張行動將不是在中國,而是在其它地方。日本的、也包括金融投資數字在內的投資統計數據證實了這一點:雖然在這個統計中,日本對華投資額也在增長,但對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增長率更高。
来源:德國之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