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公德與私德

 2006-08-24 05:0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記得小時候唸書時,學校有門課叫「公民與道德」,那時總覺得這門課最好念,考試時也不需要太過花時間準備,因為會考的題目,幾乎都是直接用「常識」來判斷就可以了,例如問說是否能夠隨地亂丟垃圾、路上撿到錢包能不能自己佔為己有、公車上要不要讓座給老人或孕婦等等。那時記得這門課總是能考滿分,因為平常生活中,爸媽與老師總是不斷會提醒這些事物,也因此在實際生活上發生這些情況時,腦中就能浮現出「正確」的作法。

可是,長大出社會之後,卻發現越來越多年輕人,已經不知道這些東西,或是根本不把它當成生活中的準則,行為上越來越自私,或是所謂的沒有「公德心」。

有一次走在街上時,一位走在我前方不遠的年輕人,手中拿著一杯飲料邊走邊喝,結果喝完後,竟然順手就往路邊的機車籃一丟,動作非常自然,也不會擔心前後左右還有其他行人或住戶是否有看到,丟了後頭也不回就走掉了。還有一次是白天開車時,一輛年輕人開的車在我前方,竟然就在路口等紅燈時,車窗搖了下來,然後拋出了一個吃剩的便當盒,以及用過的免洗筷與湯匙,就這樣大方方的丟在路上,然後搖上車窗,也是旁若無人繼續開走。

諸如此類的事情,就這樣不斷在周遭的身邊上演,而且頻率越來越高,一天總是能遇上個一兩次或更多。而令人心寒的是,當我把這樣的事情跟朋友同事說時,總是得到一句「沒辦法啦,看開點吧。」

真的是「看開點」就能解決嗎?恐怕不是。因為一個人的公德不好,可預見的是,他的私德一定也不會良好。因為如果連讓外人能看得到的公德,都可以如此「自然」與「習以為常」表現出這種行為的話,那外人看不到的私德,肯定是更加自私自利,只求自我滿足為優先的標準。

還有,如果只有少數人的公德不好,那大多數其他人好的行為,仍可以糾正或彌補這樣不良行為的影響。可是當一大群人的公德都不好時,或是大部分的人,不再認為公德不好是件壞事,而選擇逃避不去面對或規範時,那在現今人們互動頻繁與社會密切的整體結構下,最後的惡果,只是會由全體大眾來共同承擔,不會讓誰能「獨善其身」的。

是該讓我們重新來共同重視公德問題的時候了,只有大家普遍能夠再建立起對公德的要求與標準,那人們的私德才能隨之提升。否則,社會繼續沉淪下去,將沒有任何人能置身其外。



蓮鑫推薦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